外高桥将与临港"联姻",迈出"三区"联动的第一步。近日,上海浦东外高桥集团与临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将以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方式,实现外高桥保税区与洋山保税港区两大开发主体的紧密合作、协同发展,推动两大特殊监管区域发挥优势、强化功能,形成更大的集聚效应。这是继2009年11月18日成立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后,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三区"联动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先期启动租赁项目
据了解,双方合作将分步实施。首先启动第一期租赁项目签约。外高桥集团下属畅联物流公司将租赁洋山保税港区部分双层仓库,引进合适的客户落户洋山,在此平台上利用优惠政策开展业务。
随后,双方将合作开发洋山保税港区陆域范围内未开发的0.94平方公里土地。第三步,两大集团将以合资、换股等形式,开展全面合作。
洋山保税港区最渴望的就是外高桥保税区20年来成熟的开发模式,以及不断积累起的客户资源。此次,作为两大特殊监管区的开发主体--外高桥集团与临港集团在成立不久的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的牵线下,达成了首次深度合作。
"将洋山保税港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效应,与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建设的先发效应有机结合,打破了原来区域开发主体各自为政的格局。"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说,"今后,这种合作和联动会更紧密,最终实现业务模式、政策功能和开发主体的相互联动。"
两区分工不同各有侧重
据介绍,洋山保税港区以洋山枢纽港为载体,兼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区的叠加功能,允许区内企业开设离岸账户、享受启运港退税政策,入驻的航运、物流企业享受免征营业税优惠政策,主要以承担转口贸易和国际集拼业务,目前拥有企业90余家,绝大多数为物流企业。
而作为国家贸易示范区的外高桥保税区则以外高桥目的港为载体,具有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两个独立的封闭区域,以进口贸易为主,拥有企业7000余家。因此,两大特殊监管区域在监管模式、业务流程、国际航线等诸多方面各具优势,特点鲜明,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两区在分工上各有不同,各具优势,但一直都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简大年说。
据悉,成立不久的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在此次合作中率先引入了统一的企业经营资质平台,允许企业在两区开展物流业务,即不需要在另一区域再设立一个独立法人,就可以共享一个海关代码,建立了统一货物调拨体系,实现货物流动无缝链接。
"洋山主要承担欧洲线和美东线,做国际转口业务,而外高桥则主要是做水水联运,作为国外企业进口到国内的中转,两区联动后,企业还可以根据航线资源来选择进口、出口业务的空间布局。"业内人士介绍。
在此基础上,两区拓展招商引资的资源空间进一步放大,将引导跨国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在浦东范围内灵活布局,并在港口保税物流、港口仓储物流、航运物流配送网络体系、航运物流信息服务、港口集疏运体系等业务链上形成合理布局,在沿东海1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打造浦东的"黄金走廊"。
尝试统一税收管理
随着两区合并后新浦东格局的形成,浦东开发开放、综合配套改革、"两个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聚焦,金融、航运、贸易、行政管理体制等多个领域的先行先试政策汇聚,浦东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航运政策和制度创新的试验区、航运服务业发展的示范区三大发展目标日渐凸显。
外高桥集团与临港集团的强强联手,将充分发挥外高桥保税区贸易集聚的先发效应和洋山的资源政策优势,形成新浦东范围内国际贸易、航运物流发展的"黄金走廊",大大拓展招商引资的资源空间,并在港口保税物流、港口仓储物流、航运物流配送网络体系、航运物流信息服务、港口集疏运体系、一体化航运物流业务、航运物流售后服务等业务链上形成合理布局。有关人士预言,外高桥保税区与洋山保税港区的合作必将成为推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新的有力载体。
上海海关正在加紧研究关于支持上海综合保税区发展的15条意见,建立"三港三区"统一货物调拨体系,海关监管措施有望近期出台。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几个主要经济指标也将统一制定,在财政扶持方面让不同区域企业共享,有一个政策叠加的效应。
目前,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与外高桥保税区在税收方面已开始尝试统一管理。据了解,明年,"三港三区"在监管模式、政策享受方面将达到最大化,争取在洋山深水港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离岸贸易,争取使上海综合保税区成为最具示范性的保税园区。
来源:上海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