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宋杰) 90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并将浦东陆家嘴的功能定位为金融贸易区,在全国诸多开发区中是首个,上海以此确立了建设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后来在十一五规划中,又增加了"国际航运中心",提出 "四个中心"建设。
2000年,上海根据国家要求,专门设定了国际金融中心三步走计划,即用5年时间打基础,10年时间建框架,20年时间基本建成。
2015年,上海提出建设"科创中心",如何与金融中心联动成了当时热点议题。
2019年开年,上海重提"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将如何完成最后冲刺的"临门一脚"。
指标
在1月22日举行的上海市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介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预期性指标:一是金融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显著扩大,国际债券规模显著增加,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上海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显著扩大。二是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安排更加完善。三是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20年,上海金融人才结构明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高。
围绕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行动计划》从六个方面阐述了2018-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一是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二是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增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三是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增强金融创新活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四是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五是扩大金融开放合作,提升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六是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表示,上海市将切实做好《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从扩大开放、深化创新、集聚资源、市场建设、防控风险"五个维度"持续发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努力为《行动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近期,上海将召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会议,全面部署《行动计划》明确的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在金融创新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本建成的目标顺利实现。
金改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在发布会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了上海3项新的重大任务,自贸区新片区是其中之一。自贸区金改过去五年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未来主要还是围绕新片区的发展开展工作。新片区主要特点是"新",另外就是特殊的经济功能性,是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在这方面,人民银行过去创设了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服务自贸区,作出了很多探索。未来在新片区方面,我们将积极配合总行、中央有关部门,包括上海市的要求抓紧研究落实,目前也正在积极研究一些方案,相信会有一些新的突破。另外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国家的统一步骤,积极研究、积极推动。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包括外汇管理方面也将有一些新的举措,主要是优化营商环境,在外汇管理方面给企业更多的便利。
科创板相关建设已成为证监会全系统头号工程。上海证监局局长严伯进表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央交给上海的新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这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同时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也是完善市场的基础制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安排。
严伯进说,上海证监局也在积极配合参与这项工作,一是发挥上海证监局作为证监会驻上海派出机构的连接作用,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机制,积极对接证监会相关部门,对接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对接上海证券交易所,充分利用一线监管的经验,积极建言献策。二是主动配合证监会相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我们广泛征集上海地区的证券公司、科创企业、中介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并且向证监会进行反馈。三是联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全面排摸上海地区科创企业情况,对于新经济企业进行实地走访。通过现场调研,一方面了解一些苗子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指导企业为对接科创板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下一步将按照证监会统一部署,围绕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工作联系机制;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鼓励本地的证券公司、基金机构等市场主体加强对科创企业的资源投入;在监管方面,为科创板上市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准备,提升监管效能,为科创板稳妥起步打好基础。
《行动计划》显示,2018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16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在沪金融机构总数1605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30%;2018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5781.6亿元,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4%,居全国城市之首。
仅以陆家嘴为例,截至2018年底,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已有9家落户。目前已有39家国际知名资管机构在陆家嘴设立了57家外商独资资产管理公司。借助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实际举措的外商独资和合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登记政策,2017年1月富达利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正式获准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注册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成为全国第一家可在中国境内募资后投资A股市场的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机构。去年,意大利最大独立资产管理公司(安中)、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全球最大期货基金(元胜)都成功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至此全国15家已获得私募管理人资格的外商独资资管公司有12家都落在陆家嘴。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介绍说,接下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全力配合做好相关方案和制度建立、系统开发等,积极做好宣传推广、政策解读工作。二是培育、筛选后备企业,上海已经组成了联合调研组,聚焦关键产业领域,加强对重点企业的集中走访,采取一企一策,提高上市效率。三是强化地方服务保障,对标科创板企业标准,做好企业上市前后的服务保障。
短板
上海副市长吴清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标全球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是:大而不强,市场功能齐全、交易量大,但产品不够丰富,并在整体上缺乏全球性的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作为全球投资、融资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国际影响力不足;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金融发展软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等。与此同时,各国际大都市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都纷纷加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力度,上海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此外,金融风险防范也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
和讯财经中国会秘书长李犁撰文指出了对"上海短板"的看法。他认为,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交易目前我们都没有定价权,这就是我们与伦敦跟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而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对标伦敦和纽约,公认的法制环境建设跟知识产权问题也是我们的短板;资产管理水平或资金资产管理水平,例如比起新加坡,香港地区这方面就偏弱,尽管香港是全球的五大金融中心之一,但是,它的资产管理本土化很弱,资产管理的全是欧美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领地";更进一步,上海虽然这些年上得比较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上交所股票交易,投资股票也算是一种资产管理方式,交易量也比较大,但是从全部的资产管理方式来算,目前上海只占了1/5到2/5,也就是资产管理上,上海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争夺战的潜在对手,北京的地位紧随上海,相关的一些金融机构或者金融产品都是竞品,这意味着三年之后,对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是否建成进行评估,不是一个单方面宣布的过程,是个自然形成的过程,在形成过程当中当然应该有一些第三方独立评级机构的认定,"李犁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重要区别就是信息和知识取代了资本和劳动的地位而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王新新教授指出,上海在90年代初提出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建设(2005年又加上航运中心)"其实还是在完成工业化的时代任务,因为除了"经济中心"是一个总的战略层面的定位,作为功能性定位的其他三个中心都是工业社会的现象。拿金融中心来说,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京成为金融中心。直到二十多年后的2015年,上海才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标,过于滞后了。
这期间,深圳已经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了前面,产生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型企业;杭州已经是互联网产业中心,而互联网的实质是知识的连接以及以这种连接为基础的城市对资源的聚合和控制;即使是偏居一隅的贵州也先行一步,于2014年正式吹响了发展大数据产业、构建大数据产业中心的进军号。上海在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中已经落后于他人。所以上海在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方面,要努力发展与信息和知识相关的产业,争取成为"国际知识创新中心"。否则,上海将在后工业社会中落伍。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