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五型”国家物流枢纽

发布者:赵翠云发布时间:2023-08-14浏览次数:11

万里长江,在重庆与嘉陵江交汇后,冲破耸峙的群山,一路奔流入海,恰似这座西部山城拥抱世界的姿态。

地处西南内陆腹地的重庆,在全国率先开通中欧班列,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崛起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并已成为全国唯一兼有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从内陆腹地变身开放高地。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重庆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调整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汇聚全球要素资源,推动电子信息、汽车、跨境电商等产业拔节而生。

如今,重庆正加快打造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撑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

走进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各式各样的集装箱堆积如山,橙黄色的吊车紧张忙碌,一列列中欧班列从此出发,向西驶向中亚、欧洲;一列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也从此出发,向南驶向东南亚、南亚国家……

这里是我国首列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始发站,也是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承载地之一。2020年10月,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由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片区和江津珞璜物流园片区组成,总面积达15.95平方公里。

从闭塞的内陆腹地到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转变,源自重庆对开放发展的不懈追求。

十余年前,深居内陆腹地的重庆,产品出口不得不“西辕东辙”,向东经沿海地区“漂洋过海”;要么通过空运,于是“豆腐等成了豆腐乳”或“豆腐运出了肉价钱”,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

困则思变——重庆选择将思维和视野向西投射。2011年3月,我国第一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在重庆首发,一举将西部内陆与欧洲的时空距离从40多天缩短至12天左右。

继中欧班列之后,重庆又在内陆地区率先打通方便快捷的南向大通道。2017年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正式开通运营,它以重庆为运营中心,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比经东部地区出海所需时间大幅缩短。

“地处内陆腹地,志在开放大局,重庆率先打通的两条国际物流大通道,一举扭转了西部内陆地区的先天区位劣势,也奠定了重庆成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基础。”重庆“七一”智库研究员张倵瑃说。

目前,重庆已成为全国唯一兼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2019年,重庆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入围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主要承载地是果园港,这是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中心和大件散货集散中心,也是国内最大的内河水、铁、公联运枢纽港;2021年,重庆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围第三批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名单,主要包括江北国际机场、保税港区、国际商贸物流园、空港贸易功能区等;2022年,重庆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围第四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包括重庆万州新田港物流园区和长寿沿江现代物流园区……

如今,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在重庆交汇。向东,长江黄金水道可通达世界各地;向西,中欧班列可辐射亚欧多国;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向北,“渝满俄”班列直达莫斯科;空中,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有14条在飞国际货运航线……

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调整

“与其他陆港枢纽城市相比,重庆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水、陆、空多种国际物流通道的‘自由组合’,可满足经营主体对物流时效、成本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对各类经营主体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说。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四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庆得以汇聚全球要素资源,推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拔节而生。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四通八达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了数百家全球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助推重庆崛起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

目前,重庆正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芯、屏、端、核、网全产业体系全面发力,其“制胜秘诀”依然是扩大开放。以液晶显示产业为例,重庆两江新区通过引进京东方等国内龙头企业,带动美国康宁、法国液空等数十家国际知名配套企业落户,迅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与电子信息产业类似,全球汽车品牌整机厂、零部件厂商纷纷落户,助推重庆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重庆目前正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跨境电商、整车进口等新兴贸易业态,也正在这座西部内陆城市蓬勃发展。以跨境电商为例,天猫、京东等品牌均已落户重庆,重庆跨境电商交易额从2014年的6000万元增长至2022年的407.1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跨境电商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8158.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占同期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1.1%。

“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带来便利的通关环境和更具性价比的物流成本,也有力助推重庆承接产业转移。

在地处两江新区的三一集团西南首个智能化“灯塔工厂”,机械臂舞动、大型自动化物料运输小车穿梭,这里约17分钟就能下线一台大型挖掘机。

“我们在全国多个城市中选择了重庆,因为重庆既能依托中欧班列向西拓展中亚、欧洲市场,又能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向南拓展东南亚、南亚市场,还能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兼顾国内市场。”该工厂负责人说。

“作为全国唯一‘四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庆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庆抢占‘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强大‘风口’,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调整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产业高地。”李敬说。

加快打造“五型”国家物流枢纽

当前,重庆正全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方面,中欧班列(成渝)2022年开行超5000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实现西部地区12省区市全覆盖,辐射全国18个省区市61个城市120个站点、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393个港口。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方面,2022年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货物吞吐量2548万吨、同比增长22.1%,集装箱量88.95万标箱、同比增长68.96%。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方面,重庆江北机场年国际货运总量和货值已连续10年位居西部首位。

“早在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就已印发相应文件,将在重庆布局五种国家物流枢纽。”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说,除了目前已有的四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还有一种是商贸服务型,充分体现了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地位。

根据相关规划,未来重庆将从五个方面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着力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充分发挥重庆市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建立健全物流枢纽建设日常工作推进机制,探索建立重庆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加强统筹、监测管理和考核等各项工作,确保枢纽建设各项任务按计划落实到位;

多措并举夯实“硬件”基础。支持枢纽优质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鼓励发展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冷链物流、进口生物医药、通关保税等功能性短板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枢纽基础设施水平等;

协同构建物流服务网络。推动重庆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与四川、新疆、广西、云南、上海、江苏等地的国家物流枢纽合作,加强功能对接、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形成干线支线有机衔接、国内国际协同联动的物流服务网络;

培育发展特色枢纽经济。对接主要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促进物流与制造、商贸、金融等产业集聚融合、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不断提升枢纽的综合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

推动物流枢纽提质升级。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载体,优化提升物流资源配载能力、国际通道运营组织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打造国际物流城“升级版”,形成服务全球供应链的国际枢纽、西部枢纽经济发展的新标杆、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来源:瞭望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转载文章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