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航运中心可取代香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4-28浏览次数:200

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后,立刻成了沪上话题的大热门,香港也有人担心,上海是否会形成对香港的巨大竞争态势,甚至取香港而代之。
新政策的优惠条件归纳起来就是:放宽外汇管制、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减税及第二船籍制度(实质也是减税)。国务院只是原则上同意上海的建议,在具体规定和办法上,态度还是比较审慎的。即便是国务院通过了实施细则,上海最多也就是获得一个相对低税、一定程度上的兑换自由和优化的长三角港口资源。
熟悉政府机构运作的人自然会解读出在此背后分权竞争的意义,但对任何一个了解现代国际航运市场的人来说,这种人为将航运市场各种功能企业在地理上进行如此仔细的划分,显然尚有计划经济时代的遗风。伦敦的波罗的海交易所在经历了百年兴盛后已经放弃了集中式的交易模式。主导世界航运市场的一流航运企业选择继续聚集在伦敦,这是因缘际会的历史积累,并非英国政府规划和政策之功。
上海居于中国江海航线的枢纽地域,国务院新政是否会分薄香港的利益?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几个最直接的方面影响。
香港是理想注册地
香港可以说是全球最好的船舶注册地之一。香港旗船舶的(国际)航运收入全部免税,无需缴纳任何营业税(内地规定为营业全额的3%)、所得税(内地规定为利润额的15-33%)。而上海尚在研究中的第二船籍登记制度,充其量免征船舶进口税和船东营业税。挂香港区旗的船东可以选择在香港注册成立船公司或光船租赁公司,实际在香港营业;也可以选择不在香港设立任何形式的公司,只悬挂香港旗,有关费用则聘请香港代理代付。与五星旗相比,挂香港区旗的船舶可以方便进入台湾港口,而进入中国内地港口的吨税也比其它外国旗优惠29%。各国港口当局出于对香港海事监督的信任,对挂香港区旗的船舶没有歧视性政策,而挂方便旗的船只则经常被其它国港口严加检查,耗时费钱。
第二船籍利沪劳务市场
相比之下,注册在上海的公司必须在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在上海营业、开发票(否则无法执行减免税政策)。这就无疑提高了船东的管理成本,并带来诸多不便。
诚然,一部分国资船东的船舶可能因政策原因而选择上海第二船籍登记,但这些船本来就没有可能来香港,只是国家将国资船东拥有的运力一分为二,第一船籍主要航行于国内航线,第二船籍只能走国际航线,对行走国际航线的船舶给予一定的优惠,弥补其在港口费用上高于第一船籍的损失。预计内地其它省市的船东和航运服务企业可能会陆续迁往上海,利好上海的房地产和航运劳务市场,对促进上海成为国内航运中心大有裨益,情形就像当年的深圳一样。
香港吸引船东、船舶管理人来港落户不是靠船舶注册,而是优良的营商环境。除了银行服务、英语水平、签证方便等优势之外,另举三例:
香港具有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制,香港的政府服务比上海更加简便、高效和专业,而上海又比香港多出许多政府管理部门和繁琐的制度、规章,以及行内皆知但不能明言的「潜规则」。另外,上海比香港多很多的各种资质、资格门坎。在上海营业,光应付这些政府部门、资质或资格审查,就会消耗大量的企业资源。
香港有一个规格相当高的航运发展局,由业界精英及政府官员组成,其职责是向政府提出发展香港航运服务的措施和计划,协助政府推广香港的全面航运服务。这个高层专责咨询组织为加强香港航运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起了很好的作用。尽管上海也有一个国际航运办公室,但却是在港口管理局(已与交通运输局合并)下设立的一个办公室,在职权、人力资源、经费以及与业界的沟通上都十分有限。
租船合同香港占优
租船合同中经常采用的条款是:「适用英国法,伦敦或香港仲裁」,上海不仅司法体系与传统的英美法系海商法不同,在仲裁员的资格问题上,内地也不如香港更具操作性和灵活性。香港仲裁员的公正性、专业性和职业道德为业界公认,所以哪里怕是同属内地的船东和租船人互相订立租船合同时,也往往选择在香港或伦敦仲裁。尽管上海颇有一些优秀的海事仲裁人才,但还是将仲裁庭看作「第二法庭」,将仲裁员视为「第二法官」,仲裁制度的僵硬死板,将许多仲裁案子推给了伦敦和香港。
港人有与生俱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所以从高端的银行业到低端的各种海事服务公司,纷纷在上海设立分支或合资机构。由于上海将近半个世纪脱离了世界金融体系,当地高等院校又不能适应船舶金融实务的需求,船舶金融人才在上海可谓凤毛麟角。受到内地银行和外汇制度的限制,多数外资银行无法向当地船东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而香港的银行灵活性超过了美日欧银行,他们往往会利用香港的基地向上海的分支机构提供支持,在夹缝中创造生意。随著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的银行制度将逐步与香港接轨,外汇管制将逐步放松,香港金融机构在上海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港做内地分保业务
根据内地法律和保险业的相关规定,境外保险公司无法承接国内五星红旗船舶的财产险业务,也不能直接承接船舶保赔险业务。但港人又一次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替内地保险公司做分保业务。凭借著与英国保险市场长期形成的业务关系和语言上的双向优势,香港保险服务业在内地船舶分保市场上可以说是独占鳌头。哪里怕老牌的英国保险公司或保赔协会也是聘请了港人才能在中国内地开展此项业务。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