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航运物流大数据实验室在原“港航大数据实验室”基础上,由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中国外运股份优先公司联合共建成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港航大数据实验室,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创新机构,在港航领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成立背景与目标:港航大数据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的一部分。实验室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并掌握国际领先的港航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和应用方案,以推动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
技术领域与研究成果:实验室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4D船舶轨迹压缩算法、船舶行为自动识别算法、船舶轨迹精确预测算法等。这些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班轮船期和ETA信息的不及时、不精确、不准确的问题。通过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实验室大幅降低了ETA算法的预测误差,将到港时间预测误差从原先的30-40小时降低到6-8小时(距离目的港2周)和2-4小时(距离目的港1周)。
应用场景: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集装箱船舶ETA服务、散货船ETA服务等场景,全面支撑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对外的航运咨询和贸易研究工作。
团队与组织:实验室由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领导,包括徐凯博士、郭胜童博士等。团队主要从事港航信息化理论体系研究、发展追踪、应用研究、信息规划、大数据分析、技术咨询等工作。
业务板块:实验室的业务板块包括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港航大数据实验室(含中国航运数据库)、信息化战略咨询等。这些板块在航运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互联网+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合作与影响:实验室与多个航运市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确立了大数据合作,如浙江海港集团、天津港集团、上港集团等。其工作受到多位交通部领导的重视和关心。
未来发展方向: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聚焦解决航运中心的痛点问题,如缺标准、缺应用、缺模式、缺共享等,以及推动航运物流数据资产共享集聚、实现航运数字化转型赋能等。
综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港航大数据实验室在推动航运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提升航运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