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通航能力实现历史性突破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5-04浏览次数:1

长江干线泸州纳溪至重庆娄溪沟航道建设工程(简称"泸渝段")和长江三峡库区干流航道专项设施复建工程4月30日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至此,三峡大坝至泸州纳溪882公里的航道等级全线提升为3级以上,1000吨级船舶和3000吨级船队可在该段航道上昼夜通航,长江上游通航能力由此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曹德胜和内河建设处处长谢曼莹出席工程竣工验收会。曹德胜指出,泸渝段整治建设中采取的长河段系统治理工程以及新工艺的实施、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对山区河流航道治理建设有非常好的范本作用,要加以总结归纳,并对克服恶劣的施工环境长年坚守一线的三峡库区干流航道专项设施复建工程基层航道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江航道局副局长付绪银介绍,该局在泸渝段整治建设和库区专项设施复建过程中,树立了变单滩治理为长河段系统治理和工程全寿命成本最低的全新理念,强化动态管理,追求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2005年3月,长江航道局启动了泸渝段航道建设工程,泸渝段全长270公里,总投资达1.2亿元,航道部门采取炸礁、筑坝、疏浚等措施,共整治滩险10处、配布航标847座、新建和改建信号台13处、建设航道测量控制网点2880个。整治后的泸渝段航道水深达到了2.7米,航宽达到50米,航道弯曲半径达到560米,航道等级提高到了内河3级,全线开通夜航,实现了与重庆以下河段水上快速通道的无缝对接。
随着三峡库区蓄水,2002年以来,长江航道局实施了三峡库区干流航道专项设施复建工程,对渝宜段(重庆至湖北宜昌)561.5余公里的航道基础设施进行了复建,并于2008年8月完工投入使用。经权威机构测算,长江三峡库区干流航道专项设施复建工程建设完成后,直接和间接创造了近19.8亿元的GDP增加值,直接或间接提供79200个就业岗位。据三峡通航管理局统计,三峡船闸通过量2008年为5370.3万吨,较2004年的3430.6万吨增长56.5%;载货汽车滚装翻坝转运由2004年的25.1万辆增加到2008年的42.2万辆,增长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