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横跨镰湾河的200多米长的大桥,即将把青岛前湾港和青岛保税物流园区连为一体,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击阶段。到 8月底,山东乃至沿黄九省区惟一的保税港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一期,将正式封关运营。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是我国目前惟一按照"功能整合、政策叠加"要求转型升级的保税港区,并被海关总署等部委作为"青岛模式"向全国推广。
功能整合、政策叠加
青岛保税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怀岳介绍: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规划控制面积9.72平方公里,一期涵盖前湾港北港区8个集装箱泊位、招商局码头公司7 个泊位及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共三个区域 4.6 平方公里。保税港区一期项目将率先成为享有集港口作业、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和港航服务等四类功能与出口入区退税政策优惠的园区。
2000 年,青岛保税区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 区港联动"、 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战略设想。 2004年8 月,青岛顺利成为全国第二家"区港联动"试点单位,标志着青岛保税区迈出了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
2008 年,青岛保税区确定了"以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整合临近港口转型升级为保税港区"的方案,成为我国目前惟一按照特殊监管区域全面整合目标和保税区转型发展方向设立的保税港区。 2008 年9 月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设立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批复》。
规划建设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共包括19 个集装箱泊位,目前,北港区8 个集装箱泊位已建成运营多年,南港区有3个集装箱泊位也已投入使用。据初步分析,到2010 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全面正式封关运作后,年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可达1150 万标准箱,年进出口总额可达430亿美元,带动青岛港集聚 1500 万标准箱的吞吐量及3亿吨的吞吐能力,带动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到 6亿吨以上,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现代物流发展的超级引擎。
诸多利好政策静待企业
位于青岛保税区的怡坤物流有限公司,一直期盼着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营。公司总经理崔强告诉记者,保税港区独特的政策整合功能,将大大丰富企业的业务链条,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在这之前,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是残缺不全的,比如保税区不能及时入区退税,物流园区可以入区退税,但又没有加工等功能。面对新的机遇,怡坤公司正在积极争取高端客户把地区物流中心或分拨中心设在这里。
青岛保税区外经贸局局长李勇对保税港区的各项利好政策如数家珍。他介绍说,我国目前共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等多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而保税港区是集前三者所有政策优惠,再加上港口功能,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通关最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近年来沿海沿江城市深化开放的政策制高点。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汇集了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检测维修、港口作业等功能,区内企业可享受便捷的进出境手续、优惠的税收政策、宽松的贸易管制、简化的业务手续等多方面待遇。
以保税仓储功能为例:海关对从国外进入保税港区的货物予以保税,实行备案制管理,不设置仓储期限限制;保税港区与境外进出的货物,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已存入保税港区的货物实际出境时,不再征收出口关税;从境内区外进入保税港区的货物视同出口,直接办理出口有关手续;货物在港区内可以自由流通,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目前虽然外部经济环境仍然严峻,但受利好政策吸引,该区注册企业正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一大批优势企业加盟这个拥有雄厚优惠政策的特殊经济园区。今年一季度,保税区新注册企业达到68家,增加税收入库4.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48% 和 43% ,3 月份单月税收就达 2.3亿元,同比环比均增长1倍多;而划入保税港区的青岛保税物流园区仓储企业已达 11 家,仓储面积为 8.7 万余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 10% 和178% ,库存商品也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保税港区的建成,对扩大我省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提升山东在环渤海经济圈的竞争力、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是全省对外开放重要战略。目前,在东北亚地区,日本神户和韩国釜山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我国的天津、大连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定位为"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可谓激烈。
青岛保税区经济发展局局长何瑜告诉记者,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集装箱中转量。2007 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326万标准箱,其中中转箱量为580万标准箱,40% 来自我国北方地区,仅中转装卸费一项,每年就流失4 亿多美元。目前,青岛港与釜山港相比,码头等级、设备配置、EDI系统、生产组织和操作效率等软硬件方面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只因缺少保税港区政策,难以吸引国际箱量中转。与同处环渤海经济圈的大连、天津相比,青岛距离国际主航道近400 海里,更具备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优势。在保税港区政策的支撑下,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简化船舶进出港手续,提高国际集装箱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预计3至5 年的时间,青岛港就可有效遏制并夺回国内流失到韩国的中转箱量,超越釜山港,成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心。
保税港区的设立,可以积极开展中资国际航运船舶免税政策试点,吸引我国航运企业的国际、国内海运船队在保税港区注册,促进全省国际航运市场发展,在国内可形成与天津、大连竞争的优势,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与韩国釜山、日本神户等港口城市竞争的实力。随着保税港区功能政策的不断拓展和对全省港口经济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将为实现山东省"十一五"港口发展规划"建设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和日照港为两翼、山东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提供强力支持。
此外,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还在努力加快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专业商品交易及定价中心、特色产业集聚中心,依托"四大中心"建设,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