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桥与洋山港借“大浦东”东风合二为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6-18浏览次数:0

618本月初,法国敦刻尔克港口代表团一行来到上海,这是继上月国务院宣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后第一个来访的海外港口代表团,也是今年全球航运"寒冬"下第一个单独组团访华的欧洲港口。
率队的敦刻尔克港务局局长Bonny女士表示:"我们看好上海航运业的发展,希望与上海港有密切的合作。"而就在上月,上海政府宣布,国务院已同意撤销南汇区,并将其行政区划并入浦东新区。这一行政区划的变化背后,契合的正是上海正在全力建设的"双中心"战略。而且由于"大浦东"的尘埃落定,原先分属浦东和南汇的上海两港- 外高桥 (行情股吧)、洋山港,亦终成一家。
上海港由此"合二为一"
两家"合二为一"
据航运业内人士表示,外高桥和洋山港历来分工明确,洋山港主要是对欧美的集装箱航线,外高桥主要是东南亚航线及其他货种航线,也包括一些集装箱。"‘大浦东’之后,两港的分工估计也不会变,只是更多的空间给了洋山,让洋山创新发挥。"值得关注的是,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万大宁,今年4月兼任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党组书记,该业内人士称:"比较大的政府官员坐镇,以显示上海对上海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视。"
中国首届管理学奖一等奖得主、复旦大学上海物流研究院院长朱道立教授表示:"外高桥的优势非常明显,不仅在于它已经形成的丰富经验,另外,它离长江口近,货物可以直接到达港口,同时,它离上海市中心也近,航运相关服务很便捷。"但朱道立教授同时指出:"这次‘双中心’建设看似把很多政策和发展空间都给了洋山,但若要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必将把洋山和外高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因为国际航运中心是全球航运资源的整合,包括航运、船舶、人才、服务等各项工作,航运不过是全球物流链中的一小段。"然而,外高桥和洋山港的分工又必须十分明确,否则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英国皇家物流协会会员、现已归国发展的李仁勇表示:"从西方成熟的港口发展来看,单个港口形成区域经济圈非常必要,有利于多元化经济载体的组合,而且区域功能的合理分工,是小区域经济合作、促成大经济区域形成的必要条件,否则,区域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很可能成为发展的瓶颈。"
硬件到位彰显软件缺憾
"上海港的硬件从来不是问题。"在洋山港和外高桥,不少工作人员自信满满地表示。但也正因为硬件的到位,才彰显上海港软件的缺憾。
上海因此还要做哪些工作?朱道立认为:"一切政策设计的宗旨其实就是让客户满意。"
朱道立指出,首先是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江浙两省一直批评上海,上海港硬件虽好,但由于一些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限制,算上这方面的费用和所花的时间,成本就高了。"航运集疏运体系,是港口、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的大联动。
其次,是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体系的构建。专家们指出:构建该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使上海港的航运服务功能从单一的码头装卸、物流配送向航运金融、船舶交易、航运经纪、航运仲裁、航运教育、信息交易等多个产业方向转移,从而在上海形成以现代航运高端服务业为主导和航运服务产业空间集聚为标志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体系,最终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资源配置型的国际航运中心。
据李仁勇介绍,英国拥有大量的基本港,一个国际物流港,它们之间形成的网络是最优化的,不仅是资本、利益的融合,还是国家战略思考,民生便利布局下的产物。
日前,上海市委、市政府已多次明确表态:要充分利用洋山港"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契机,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借鉴航运发达国家(地区)的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税费政策。而对于外高桥和洋山港的未来,上海市市长韩正的讲话清晰可辨:"下一步,随着浦东扩区的推进,洋山保税港区和外高桥保税港区要进行联动发展。"
来源:时代周报作者:卢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