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飞
采访嘉宾:
大连海事大学航运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王诺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研究部主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 程爵浩
据报道,全球最大的邮轮集团美国嘉年华邮轮集团旗下的公主邮轮船队,
中国邮轮经济极具上升空间
程爵浩主笔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与上海市虹口区政府的一份《2008-2009中国邮轮发展报告》,这份报告于今年1月正式对外发布。报告预计2009年内将有126艘次豪华邮轮来到上海,同比增长12%,2010年到达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邮轮旅客将达到60万人次。
1976年9月,日本的国际邮轮珊瑚公主号首次停靠大连港,自此以来,到达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邮轮数量逐渐上升,已有上海、宁波、天津、大连、青岛、广州、汕头、厦门、三亚、海口等16个城市为国际邮轮提供过到港接待服务。《2008-2009中国邮轮发展报告》将中国邮轮经济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国为国际邮轮提供到港接待服务,第二阶段,是提供到港服务与提供公民出境服务并举,第三阶段则是进入成熟发展。
但是,大连海事大学航运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诺教授认为,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对中国邮轮经济的发展阶段作更为清晰的划分,"比如,第三阶段可以以中国产生出国际化的邮轮母港为标志"。
"就目前来说,2010年前后,我认为中国邮轮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第一、第二阶段过渡的这样一个时期,主要的还是为国际邮轮提供到港服务。"程爵浩说。在这样一个阶段,在中国的母港始发邮轮会越来越多,继歌诗达开辟上海母港航线,天津也随后成为国际邮轮母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客源腹地、以天津和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客源腹地,都成为国际邮轮公司青睐的对象,而现今,嘉年华则开始试水中国西南市场。
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世界旅游经济低迷,邮轮经济也受到不利影响,但2008年全年,到达上海的外籍邮轮仍有112艘次,超过15万中外游客入出境,分别同比增长17%、10%,到达三亚的则有132艘次,入出境游客26万余人,分别同比增长128%、326%。"在国际旅游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在中国的邮轮销售不降反升,这也增强了国际邮轮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程爵浩说。
邮轮在中国的大众化尚待时日
"尽管中国部分港口和城市已有多年接待邮轮航班的历史,但就经济规模和关联产业的产值而言,中国邮轮经济还仅处于启蒙阶段。"王诺说,"绝大多数百姓对邮轮鲜有了解,部分能接触到邮轮的也只是旁观者,不但不为邮轮旅游的美妙所动,反而奇怪这么多男女老少为何非要到海上漂泊。"
定位为高端旅游项目的邮轮旅游,被认为在中国正在向大众旅游转型,"但是我认为,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程爵浩说,在他看来,所谓"大众旅游",起码得是大多数人消费得起,但体现着邮轮旅游价格的"船票",还不是谁都能轻松买得起的。前述嘉年华旗下公主邮轮在重庆推出的10天航程的皇冠公主号"加勒比海之旅",船票达3万元人民币;另据嘉年华公主邮轮成都代表处说,他们将于明年1月推出21天航程的"南极探险之旅",价格为5万元人民币。
对国际邮轮,通常被分为4个等级,"最低一级的是Contemporary,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对应翻译,大致可以理解为‘当代的’,再高一级的是Premium,再往上就是Luxury,豪华的,最高级别的则是面对特殊细分市场、为一小部分人定制的。"程爵浩介绍,"而目前已经来到中国,在我们看来十分高级、豪华的邮轮,其实都是Contemporary,最低级别的。"
这一批邮轮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在欧美国家,它们就正是面对大众市场的。因此,在欧美主流国家,邮轮旅游是一种大众化的旅游项目。北美邮轮协会此前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称邮轮旅游客人的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2005、2006年后是在49岁,而今则在45岁左右,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消费邮轮旅游,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欧美国家邮轮旅游的大众化程度。
发展本土邮轮品牌应以融入国际邮轮业为先
事实上,中国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是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外交部及海关总署等部门,于1997年特批予广西北海市的旅游项目。该航线1998年正式开通,但2005年航线停航,2006年3月北海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才复航。据称,北海茗花豪华邮轮服务有限公司是按北海市委、市政府要求注册的大型邮轮服务公司,是经营北海至越南海上航线的邮轮骨干企业。而据消息称,在北海至下龙湾这条海上旅游线路上,受中国政策限制,邮轮船只只能搭载乘客借此进入公海开展-博-彩-业。从一定程度上讲,其邮轮船只交通运输的功能远远大过休闲旅游功能。
"就发展中国本土邮轮而言,一般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自建邮轮,其二是租赁或购买邮轮。"程爵浩说。但是,尽管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国,在邮轮建造技术上则还是一片空白,开发自主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很庞大、专业的供应商网络支持,在中国形成这样的网络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少则5到10年,多则更长。当前邮轮建造主要集中在欧洲。比较现实一点的方式就是租赁或者购买,但是,这还得看管理能力是否跟得上,这同样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邮轮产业是一个网络,是多行业的联合效应,这样成本才能更低,服务质量才能更好,经营风险才能更小。中国本土邮轮品牌目前只可能在内河或开放度不高及特定水域才能有所作为。邮轮产业是国际性的,应先融入其中再图进展,我想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比如20年或30年。"王诺说。
邮轮母港对酒店业有明显的带动
2006年7月歌诗达旗下爱兰歌娜号邮轮将上海作为母港,具体就是从北外滩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启航的。也正是由于临近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北外滩地带成为酒店投资商角逐的理想目的地。外滩茂悦大酒店已经开业,再如半岛酒店,以及悦榕集团、雅高集团在紧邻地段投资、管理的酒店项目也将陆续投入运营。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建设中本身也就配套有五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等项目。而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的厦门,也在积极推进国际邮轮港口的建设,厦门国际邮轮城便是其代表作,而定位为白金五星级的厦门国际邮轮城酒店也于2007年高调征集建筑设计方案。在天津邮轮母港的建设中,酒店宾馆同样是重点配套项目。"挂靠港对酒店业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是邮轮母港对酒店业有明显的支撑作用。"王诺说。
"正因此,商业地产、酒店地产投资者会看好国际邮轮母港地带,他们甚至会专门打出‘国际邮轮中心’一类的概念,处于这种地段的项目往往有会很强的增值能力,这样的例子在国际上有很多,比如在香港、新加坡。"程爵浩说。不只是对酒店业的带动,国际邮轮的停泊对经济的带动效应是很明显的,尤其是母港最为受益,首先就是邮轮本身,它在引航、停泊、进出港、补给、法律事务等等方面都会对港口形成强大的需求,再就是邮轮船员、特别是乘客,他们也会形成强大的消费需求。
中国亟待打通南北通道
中国拥有
"因此,以福州、厦门为基地,实现海峡两岸邮轮直航,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等于是打通了东北亚和华南地区的中间点,南北贯通,这对于邮轮航线的开发是作用巨大的。"程爵浩说。今年8月,丽星邮轮公司开动了首个搭载大陆游客经香港赴台湾的邮轮,而丽星邮轮公司也一度向台湾方面申请开通基隆至厦门直航线路。另一方面,像台湾基隆、台中等地,在邮轮经济发展上动作很大,加强国际邮轮港口的建设,他们也非常看好两岸邮轮市场。但是,目前尚需等待政策方面进一步的放行。
"不只是海峡两岸邮轮直航有政策限制的问题,也有其他多方面的政策限制,制约着中国邮轮业的发展。"程爵浩说。比如,邮轮在中国能否实现"多点挂靠"的问题,就像邮轮从上海母港始发,如果在去向日韩的途中能在青岛挂靠,就有助于带动青岛发展,但是中国政策目前还不允许这样多点挂靠。这主要是因为在邮轮经济立法方面的滞后,还是沿用沿海货运船只管理的法规来对待邮轮旅游,不允许国际货运船只在中国沿海港口多点挂靠,"但是,货运和邮轮旅游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程爵浩说。
再如邮轮进港检查的问题,各地港口在入关检查上要求不一,是非常需要实现全国统一化、常态化的。"其实,多点挂靠也好,入关检查也好,技术层面我们早已实现了,就等政府发个文件来放行。"程爵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