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在武汉新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最新修改的武汉新港空间发展、集疏运网络和产业发展三个专项规划获得原则通过。
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参加会议,武汉市市长阮成发主持会议。
今年7月,武汉新港管委会筹备委员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对《武汉新港空间发展规划》、《武汉新港集疏运网络规划》和《武汉新港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并根据专家意见,对三个专项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新版"空间发展规划提出了"一区、两港、五城、十二园"的总体空间布局,集疏运网络规划新增了网络节点,产业发展规划则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据悉,三大专项规划在听取省、市部门新的意见并进一步修改后,于下月初提交省政府报批。
杨泗港变身商务区
新修改的武汉新港空间发展规划,可用一区、两港、五城、十二园来概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区--杨泗港口商务区。
规划中,位于市中心的杨泗港区,将逐步外迁煤炭转运与集装箱功能,而与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世茂"锦绣长江"、汉阳风貌区、墨水湖公园等对接,成为武汉新港的综合服务中心、中部地区最重要的港口商务区,承担起航运服务、企业总部、商务贸易、信息咨询等功能。
阳逻保税港和白浒山--三江保税港,将是未来武汉新港实现千万标箱的主力军。规划中,"两港"都是500万标箱级集装箱保税港区,其中阳逻港区以集装箱、钢铁、散件杂货运输为主,服务长江以北。白浒山--三江港区以集装箱、石化产品、散杂货运为主,服务长江以南。
未来新港沿江,还将布局阳逻、花山--北湖、葛华、黄州、咸嘉5座临港新城,同时发展赤壁、潘家湾、纱帽、金口等12个产业园,使新港沿江形成一条产业走廊。
另悉,修订后的空间规划将咸宁市咸宁区纳入新港范围,并新增了杨叶、张湾、潘家湾三座港口产业园。
十大产业引领增长
修订后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首先放在了汽车、钢铁及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先进制造业。到2012年,这四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都将达到1200亿至2000亿元,其中汽车将形成整车120万辆的生产能力。
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是支撑武汉新港经济发展的产业第二梯队,其中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在2012年有望达到800亿元。正迅速崛起的现代物流、金融、商贸业,是配套新港经济的重要服务业。未来,汉口建设大道、武昌区中北路、东湖高新区,将是金融总部、后台服务中心集密的黄金区。
规划显示,到2012年,武汉新港地区将实现生产总值8000亿元,形成汽车、钢铁及深加工等10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生产总值再翻一番,成为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节点"实现无缝对接
新版集疏运网络规划的最大特点,是新增了集疏运网络节点。
专家介绍,围绕新港经济分布与产业特点,新规划特别考虑了公路货运枢纽、铁路货运站、水运锚地等运输节点的分布,使公、铁、水几种运输方式能无缝对接,物畅其流。
目前,包括已有的站场,新版集疏运规划设置了16个公路货运站,20个铁路货运站,和19处锚地。其中公路货运站包括武汉集装箱公路中转中心、武湖货运站、青山物流配送中心、横店货运站等,纱帽、石嘴、沌南洲、天兴洲等地则设计了可停靠大型船舶的专用锚地。
来源:航运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