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压力加剧:货物吞吐量增幅降低,个别港口出现负增长;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急剧回落,不少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显著下降;集装箱吞吐量大幅下挫,运价低迷,形势严峻;港口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区域港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二季度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形势好于预期。在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带来严峻挑战之时,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意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长三角港口经济运行总体上好于预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经济下行,对外贸易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加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等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和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扭转了去年四季度国民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经济运行中利好因素不断增多,较快出现了转机。
上半年,我国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幅回升到7.9%,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2186亿元,同比增长8.4%,高于全国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23%,较去年同期稍有下降,主要是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特点显著,受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较明显。其中,上海市实现生产总值6612亿元,同比增长5.6%,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为1992年以来历史最低增幅,为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之后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经济转型面临巨大压力;江苏省实现生产总值1553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同比增长11.2%,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高于预期、高于全国、高于沿海地区,领跑长三角地区;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10044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影响非常严重,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自去年11月份逆转为负增长后急剧下降。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体大幅下降,6月份同比数据下降减缓,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进口值降幅均有所收窄,出现低位企稳态势。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亿美元,同比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同比下降25.4%;贸易顺差969亿美元,同比减少21亿美元。长三角地区完成进出口总值3475亿美元,同比下降23.2%,稍低于全国平均降幅,外贸总量占全国36.7%,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205亿美元、1440亿美元、8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23.5%、25.1%、18.9%。
二、运输需求减少,水路货运量下挫
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上半年发达国家经济走向衰退,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国际贸易量大幅下降,运输需求受到严重抑制,水路货运量明显下挫,尤其是远洋运输受到重创。上半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14.83亿吨,同比增长1.8%,增幅回落9.6个百分点。
长三角地区完成水路货运量6.01亿吨,同比下降6%,占全国比重41%,较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长三角水路运输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利因素的影响较明显。其中,上海市完成1.77亿吨,同比下降17.3%江苏省完成1.79亿吨,同比增长6.5%;浙江省完成2.45亿吨,同比下降3.7%。
三、货物吞吐量增幅降低,个别港口出现负增长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港口生产的冲击非常严重,1月和2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延续了自去年11月以来的负增长,3月转为正增长后港口生产情况出现持续好转,连续4个月保持增长,二季度全国港口生产出现明显企稳回升态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7亿吨,同比增长2.6%,增幅下降12.9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22.57亿吨,同比增长1.9%,内河港口完成10.13亿吨,同比增长5%。
上半年,长三角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83亿吨,同比增长1.7%,增幅下降8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为39%。表明长三角港口对长三角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贸易的运输保障能力仍具有核心地位,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上半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体港口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78亿吨,同比下降5.8%,其中,海港完成2.32亿吨,同比下降11.4%,内河港口完成0.46亿吨,同比增长37.7%,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苏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5.27亿吨,同比增长4.4%,增幅分别高于上海和浙江省港口10.2个、1.7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5354万吨,同比增长8.8%,内河港口完成434亿吨,同比增长3.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浙江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78亿吨,同比增长2.7%,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3亿吨,同比增长5.1%,内河港口完成1.48亿吨,同比下降2.2%。
上半年,长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明显回落,除嘉兴港、江阴港、常州港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外,其他港口增速均有明显回落,个别港口出现负增长。其中,常州港完成1332.2万吨,同比增长28%,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成为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增幅超过20%的还有江阴港和泰州港,分别达到22.7%、20.6%,分别完成5164.9万吨、3408.5万吨;嘉兴港、连云港港增幅超过10%,同比分别增长19.4%、10.3%,分别完成1675.3万吨、5666.7万吨;苏州港、温州港、宁波一舟山港、台州港、南京港、镇江港增幅不足10%,分别为82%(其中,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太仓港区分别为5.4%、3.3%、26.1%)、7.4%、3.5%(其中,宁波港域、舟山港域分别为-0.4%、11.9%)、1.3%、0.42%、0,2%,分别完成10993.7万吨(其中,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太仓港区分别完成6760.3万吨、2027.2万吨、2206.3万吨)、2658.1万吨、26681.6万吨(其中,宁波港域、舟山港域分别完成17629.8万吨、9051.8万吨)、1973.4万吨、5733万吨、4194.3万吨;上海港、南通港、扬州港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上海港完成27797.9万吨,同比下降5.8%,南通港完成6476.1万吨,同比下降7.7%,扬州港完成2370.6万吨,同比下降3.4%。从季度来看,一季度长三角港口受金融危机的拖累比较严重,有8个港口出现了负增长,二季度港口生产出现明显好转,企稳向好态势明显。
四、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急剧回落,一些港口显著下降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0.11亿吨,同比增长0.2%,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21亿吨,同比下降0.7%,内河港口完成9042万吨,同比增长11.8%。
受外需萎缩影响,上半年长三角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出现负增长,完成3.37亿吨,同比下降2.2%,占全国比重较去年同期稍有下降,达33.3%。其中,上海港完成11856.6万吨,同比下降14.2%,外贸货物吞吐量大幅下降,主要是受上海市对外贸易急剧下降的影响,同时也与去年上海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基数较大有关;江苏省港口完成9908.5万吨,同比增长13.3%,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浙江省港口完成11906.6万吨,同比增长0.5%,增幅下降11.7个百分点。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1月份有7个港口为负增长,2月份有10个港口为负增长,3月份有5个港口为负增长,到4月份以后降幅明显收窄,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增幅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州港完成116.3万吨,同比增长84.2%,成为上半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港口;台州港完成294.4万吨,同比增长75.6%;江阴港完成947.7万吨,同比增长66.4%;常州港完成181.9万吨,同比增长60%;嘉兴港完成182万吨,同比增长36.4%;泰州港完成193.2万吨,同比增长32.9%;苏州港完成2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