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物流调查”研究成果发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10-28浏览次数:0

20091027日,"2009年中国企业物流调查"研究成果在上海正式对外发布,此次调查由同济大学全球供应链管理教席与科尔尼公司共同组织,旨在深入了解中国企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现状,供相关企业发掘自身差距,并寻求弥补差距的办法,促使企业通过正规的经常性的管理机制以持续推进供应链管理的提升。
据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杨刚教授介绍,本次调查的运作方式、调查内容以及分析方法等诸方面与欧洲物流协会近期在欧洲施行的物流调查尽量保持了一致性,有近100家在中国运营的企业参与了本次调查,涵盖了大、中、小型企业,也包括外资、国企和民营等各种类型的公司,获得了许多关于现状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重要数据与判断。
科尔尼方面表示,总结此次调查结果和发现,并选择性地与欧洲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之后发现,虽然在中国的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仍与最佳实践存在着差距,但某些方面已经接近了在欧洲的企业。具体而言,有大致六个方面的发现值得注意:
1、随着企业把供应链管理提高到战略层面,供应链管理将愈显重要。欧洲和中国的企业都有这种趋势,然而中国企业的供应链部门比欧洲同行有着更为宽泛的职责。
2.、然而供应链管理与企业战略存在脱节。虽然大多数企业采用了"高成本高价值"的产品与供应链战略,但供应链的收益还是主要体现在成本管控上。
3、很多企业的供应链已延伸到海外,但因为缺乏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协作,不到20%的企业能够完全满足海外客户的要求。
4、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缺乏协作,将给企业摆脱传统的靠积累库存来满足市场需求的库存管理方式埋下隐患。
5、采用"高成本高价值"产品和供应链战略的企业在外包业务程度上比采用低成本战略的企业要少50%主要因为外部供应市场还不够成熟,无法达到企业预期的服务质量。
6、尽管在管理上存在各种挑战,中国的企业总体上对将来的供应链的成本前景比较乐观,主要因为企业能够看到内部管理上的改进机会。这些改进机会多数集中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领域上,如仓储管理、库存管理和物流管理等。
其中,谈到在中国的企业哪些方面开始接近在欧洲企业时,科尔尼中国李健经理告诉记者,在中国的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正如第一点发现中所说,供应链管理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企业的战略视野,调查样本中的企业多数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这使得我们的企业中从事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学历及能力都开始接近走欧洲水平,甚至有反超的趋势。此外,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在中国的企业中供应链部门比欧洲同行有着更为宽泛的职责,这使得在协调性上更具效率和优势,如果在部门继续细分的进程中保持这一特点将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来源:中国航务周刊及航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