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是自治区党委的重大决策,对于贵港来说,也是迎来了难得的新一轮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利用这次机遇,实现贵港又好又快发展,笔者以为,转变机关作风,为港口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是西江"黄金水道"能否打造成功的一个关键。
做强做大港口经济,软硬件都很关键。在硬件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工作更应该同步做好。贵港港的发展历程也有力地证明,服务质量对于港口来说就是生命线。笔者从有关报道中看到,正是由于服务的问题,贵港港的发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历了曲折。吞吐量1994年曾达400多万吨,此后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200多万吨。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主要原因:一是政出多门,收费项目多;二是手续繁琐,费钱又费时;三是中介组织不"中",敲诈牟利;四是部门多层设卡,雁过拔毛;五是监督机制不健全,货主权益得不到保障。恶劣的环境吓跑了货主,大批货物弃水走陆或绕道而行。短短三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了近一半。
为重振港口经济,我市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部门的职能转到服务上来。建立激励机制,对服务工作做得好、促进吞吐量增加的部门给予奖励;设立监督电话,聘请20名行风义务监督员,组织新闻媒体不定期走访货主,调查和曝光"三乱"行为,对服务工作做得差的进行批评和查处。这样,港口运输环境日益改善,贵港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用了短短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港口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十强行列。
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利用"黄金水道"发展经济已经不局限于港口,而是扩展到利用水运的优势、利用沿江的优势,吸引企业到我市发展,以港口的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所以,为打造"黄金水道"做好服务工作的范围也就更广,不但要做好航运的服务,还要做好招商引资的服务。涉及的部门也不再仅仅是港口航运部门,而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更多的部门,尤其是跟招商引资有关的部门。做好服务,就要打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为客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的服务,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并以此吸引更多的企业到贵港发展。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