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党中央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特别提出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目的是通过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综合运输的枢纽,使大连城市成为经济、贸易、金融、信息、物流中心,推动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以下是我对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大连港发展迅速,正在发挥国际航运中心的作用
实施振兴战略以来,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指导下,辽宁省沿海港口加快建设速度,围绕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东北地区港口的合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的改善,推进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五年来,辽宁省沿海港口以年均19.6%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同期年均17.7%的发展速度。大连港相继建成了大窑湾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2008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453万TEU,其中国际航线332万TEU,占整个东北地区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的97.1%;30万吨级的原油泊位建成,完成原油外贸接卸2011万吨,占全国的12.5%;建成的3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完成外贸进口铁矿石1144万吨,占东北地区外贸进口铁矿石的44%。在服务整个东北地区的同时,依托港口的临海产业、开发区布局正在形成,长兴岛港区的开发建设,已引入三家大型造船企业进驻,并在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利用港口发展;旅顺羊头洼港区的工业开发;大连湾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庄河港区的前期研究,都在为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产业布局调整提供条件。
二、新形势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港口将产生更大的要求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要求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组织实施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可以看到,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对沿海港口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已经在向具有对外运输优势的沿海集聚,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就是要引导这些产业向具备规模化港口建设条件的区域集中。工业、农业基地的巩固将继续支撑全国经济的发展,通过港口的向外辐射能力要求将更大。省区间的协作,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必然要求运输的一体化和高效率的运转,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部署要求港口在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中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大连港口建设虽然取得重大成就,但是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综合运输枢纽,要真正形成国际航运中心,发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港口的龙头老大作用,还有很艰巨的任务。
三、加快形成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
面对当前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任务迫切,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港口综合能力。
在近年的各方共同努力下,大连港口的大型专业化矿石、原油泊位,成规模集装箱码头,5万吨级以上粮食、钢材、化工产品等泊位建设大大加快,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提高了大连港在国际海运市场的竞争力。但是铁路、公路集疏运能力尚待提高,环境、安全、保卫等保障能力需要加强,社会服务水平需要改善,形成真正安全、高效、环保、服务周到的港口是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
(二)继续加强国际集装箱干线港的核心地位。
世界各国国际航运中心大多以集装箱运输水平作为评价标准,因为集装箱集标准化运输、现代化的信息、国际化的运作和高效的口岸服务为一体,集中体现了运输的现代化,可实现运输的快速、准时、高效、安全等目标。进一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意见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利用东北地区技术基础和人才,进一步发展电子、通信、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传统的机电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装箱运输需求会有较大提高。大连港作为集装箱干线港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集装箱港区,但这些基础设施尚需要高效的口岸服务、便捷的金融服务、良好的交易市场等做保障,需要在政府层面积极创造这些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促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
现代物流业是集生产、流通、经济、贸易、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经济活动。现代物流中心的形成是经济、贸易、航运中心的保障。海运在全球经贸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沿海港口在现代物流业中的重要作用。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必须重视围绕港口物流园区的建设。按照大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需加快大窑湾集装箱港区后方的综合物流园区,大窑湾为核心的大孤山半岛的散货物流园区,城市周边的粮食、建材、水产品等的物流园区和以公路主枢纽、铁路站场为依托的综合物流园区的建设。
(四)全面规划,开发建设成规模的临港工业园区。
东北地区地产业结构、布局正在调整中,大连市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整合上下游生产企业,拉长产业链,集中产业布局,打造石化、造船、机械制造等产业基地。目前大连正加快开发长兴岛装备制造业基地,庄河、皮口、旅顺等地区也在纷纷开展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依托港口的临海各类园区。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避免内容趋同、恶性竞争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各级政府须认真研究大连市的产业特点和竞争优势,充分考虑各类产业的关联度,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指导下,规划大连沿海地区的各类工业、产业园区,充分利用海岸资源。
(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大连港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扩张型发展的空间,建设投入、功能调整、布局调整的力度均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大连港不仅要吸引外资,还应广开门户,吸纳本地、腹地内的企业、资金到大连建设、经营港口,创造条件在沿海建设工业区,转移产业的同时介入港口建设。
辽宁省在发挥港口群作用的目标下整合沿海港口的经营、开发资源,要求大连港集团在开发大连市港口的同时,参与丹东、锦州、葫芦岛市等港口的开发。这对于有效利用资源、形成辽宁省港口的整体实力是有益的,但是往往在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的要求下,超前、盲目建设港口的冲动性较大。经济需求不清、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企业的经济负担和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港口企业的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建议加强项目决策研究的力度,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通过权威研究部门、中介组织的科学、合理论证,通过有效的投入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深化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是港口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加强政府在市场管理和服务方面的职能和手段,通过规划、法规制度的建立、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市场的监管手段、提供信息化等服务为大连港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协调好与政府各部门的业务关系,充分利用和促进大连市口岸、金融、贸易优势的发挥,使港口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支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来源:大连天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