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或坐拥全球60%铁矿石海运量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11-05浏览次数:0

据10月29日机电商情网报道,近期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传出消息,称今年中国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比重可能超过60%。2008年,这一比重为52%,2007年为49%。也正是因为我国铁矿石的超量进口,造成了海运费涨价比较"猛",巴西至中国的海运费一度接近50美元/吨,澳大利亚至中国的海运费一度超过20美元/吨。
粗钢产量大幅上升带动铁矿石海运量迅速增长
世界铁矿石海运量与钢铁生产息息相关。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世界铁矿石海运量与世界粗钢产量呈高度正相关性。经计算,其相关系数在0.95以上。上世纪90年代,世界粗钢产量在7亿吨-8亿吨之间徘徊。与此相对应,世界铁矿石海运量在3.3亿吨-4.3亿吨之间波动。2000年以后,世界粗钢产量在我国粗钢产量迅速增长的带动下快速增长,从而引发了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的迅速增长。2008年,世界粗钢产量达到13.1亿吨,铁矿石海运量达到8.6亿吨。
2008年,世界铁矿石海运周转量达到51.95亿吨海里(货物周转量=运送货物重量×运输距离),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9.3%,比同期铁矿石海运量年均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世界铁矿石海运量在运量增长的同时,运输距离也在不断延长。自2005年以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开始大量进口巴西铁矿石。巴西到中国的距离在1万海里以上,使世界铁矿石海运的平均运输距离延长。
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进口铁矿石达到4.4亿吨,自2000年以来年均分别增长18.5%、26%。2008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粗钢产量增长3.72亿吨,占同期世界粗钢增长量4.57亿吨的81.2%;我国进口铁矿石增长3.73亿吨,占同期世界铁矿石海运增长量4.04亿吨的92.5%。自2000年以来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的增长主要是由我国外贸进口铁矿石迅速增长带动的。
世界铁矿石资源能完全满足钢铁生产需要
2008年世界铁矿石产量达到16.3亿吨,自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5.6%,比同期世界粗钢产量增长0.1个百分点。根据世界铁矿石资源分布和开采能力看,世界铁矿石资源将完全能够满足未来世界钢铁生产的需求。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70%以上掌握在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3家公司手中。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自2005年以来,根据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增加铁矿石开采能力,以满足世界钢铁生产增长,尤其是中国钢铁生产增长的巨大需求。
不考虑中国、印度、南非、哈斯克斯坦、秘鲁等国家,仅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建设的新增铁矿石产能就将达到12.37亿吨。加上世界已经形成的16.32亿吨成品矿生产能力,2020年世界铁矿石生产能力至少将达到28.7亿吨,完全可以满足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预计未来世界铁矿石贸易量将保持在供求基本平衡、供略大于求的状态。不过,基于进口铁矿石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铁矿石三巨头可以通过调整投资计划、控制发货节奏、炒作海运费等手段影响铁矿石的供求关系。
2020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将比2008年高出1亿吨
有关人士认为,世界铁矿石海运量要看中国,分析世界铁矿石海运量必须先分析中国钢铁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国资源状况和发展钢铁工业的内外部条件分析,我国钢铁工业长远发展战略应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保持进出口总量基本平衡。从我国钢铁企业布局看,受资源和运输条件的限制,新建的大型企业有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关于国家"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及目标建议》中指出,"十二五"时期,十几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包括私人需求和公共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依然是基本矛盾;我国仍处于"新五化"(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知识信息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它们之间相互需求拉动,又相互供给支撑,成为中国高速全面发展的五大动力。而能源、交通、原材料、建筑业等钢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是我国快速发展的行业,这一发展结构造成了我国以长材(型线材)为主、板带材快速增长的钢材生产和消费结构。
根据十七大提出的我国2020年人均GDP较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进出口等因素,预测2015年、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分别为5.75亿吨、6.25亿吨,生铁产量分别为5.4亿吨、5.8亿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建和拟建的矿山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原矿生产规模1.99亿吨。按2.65选矿比推算,可新增成品矿生产规模7513万吨。根据铁矿山建设周期3年来推算,从2009年开始,这些新建设的矿山将开始发挥作用,产能逐步得到释放。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我国铁矿石产量还将有一定增长,对稳定或提高国产铁矿石保障程度将发挥重要作用。
假设我国现已形成的9.7亿吨铁矿石原矿、3.6亿吨成品矿生产能力保持不变,加上在建和拟建将要形成的生产能力,2015年国产铁矿石将达到11.1亿吨原矿、4亿吨成品矿的生产规模,2020年国产铁矿石将达到11.7亿吨原矿、4.2亿吨成品矿的生产规模。如果按照85%的实际开工率(2008年实际开工率为85%)计算,2015年、2020年我国成品矿的实际产量分别为3.4亿吨、3.6亿吨。
铁矿石总需求量减去国产铁矿石量,预计2015年、2020年我国外贸铁矿石进口量将分别达到5.1亿吨、5.4亿吨,分别比2008年高出大约0.7亿吨、1亿吨。
发达国家铁矿石需求稳定印度可能由出口转为进口铁矿石
世界除中国以外其他主要铁矿石进口国包括日本、德国、韩国、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这些发达国家对钢铁的需求非常稳定,因此铁矿石进口也非常稳定。
2004年-2007年,上述国家进口铁矿石从3.39亿吨增长到3.49亿吨,仅增长0.1亿吨,预计未来这些国家的铁矿石进口量将保持稳定或者略有增长。
未来世界对铁矿石需求变化较大的国家是印度,2007年印度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为0.55亿吨和0.29亿吨,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大约为0.6亿吨。2007年,印度铁矿石产量大约为2亿吨,出口铁矿石0.94亿吨。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未来很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且印度经济正快速发展,因此印度的钢铁行业未来必将快速发展,从而引起对铁矿石需求的快速增长。按照印度目前铁矿资源的储采比,印度的铁矿资源在20年内将开采殆尽,因此印度钢铁业要求到2011年或2012年逐步停止铁矿石的出口。假如2015年印度停止铁矿石出口,2020印度开始外贸进口铁矿石,预计进口量为0.5亿吨-1亿吨。
由于未来印度的铁矿石出口将逐渐减少,甚至停止并转变为铁矿石进口国,未来世界铁矿石海运的流量、流向将发生重要变化。目前两大铁矿石供应国澳大利亚、巴西在世界铁矿石贸易市场所占的比重将有可能继续上升,使得铁矿石海运量在继续增长的同时海运周转量进一步增长。
根据这些分析,预计2015年世界主要铁矿石进口国的进口量将比2008年增长9.3%,预计2020年将比2008年增长22.1%。
全球铁矿石海运费市场回归理性
在全球干散货需求旺盛和运力供应紧张背景下,2003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迎来了有史以来连续5年多最长的海运牛市,2007年更是达到了历史巅峰,直到2008年四季度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束了本轮海运大牛势。海运牛市中除了供需矛盾对海运价格的影响外,随着国际资本价入以及大货主与船东的博弈、FFA期货交易的炒作加剧,催动现货海运市场行情呈现过度的"泡沫繁荣"。国际投机资本的过度炒作,尤其是2007年与2008年的前三季度是海运费上涨的主要因素。
2009年随着国际海运熊市的到来,国际投机资本部分撤离,泡沫价格破裂,海运价格必然回归于供需、成本的主线,因此在2009年铁矿石的海运费预测方面更多需求关注供需与成本。
整个2009年,干散货运输市场处于调整周期,市场前景暗淡、贸易增长萎缩化、供应过度化和利润的最小化将成为干散货运输的主旋律。据伦敦德鲁里海运咨询机构日前发表季度干散货海运市场预测报告称:尽管今年拆船量可达至以往5年的总和,但交付新船至少是拆船量的2倍。即使不再有新增订单,干散货船动力在未来5年仍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此外,假如今年全球GDP按年下跌1.6%,海运贸易会下跌约6%,国际金融危机对干散货海运市场的影响是对全球经济影响的4倍。而当这种"倍数效应"反映在运费上则更为明显,所有干散货船型的运费在经济不景气时,往往会暴跌。同时更糟糕的是全球海运贸易量减11%而运力却增加4%,船只供求差距会由今年的1050万载重吨,至明年增加至1400万载重吨,2011年更会攀升至2000万载重吨。因此,供应紧张化和资本炒作的海运趋势已然逆转。
                                                                                                                                                                          来源:中国水运报 20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