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意见

发布者:彭宜蔷发布时间:2009-11-06浏览次数:240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5号),结合新区航运及产业发展现状,紧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提出浦东新区推进航运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目标定位
 
浦东新区要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战略机遇,依托口岸条件及上海城市综合优势,发挥政策和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作用,凸现航运资源配置和航运金融服务优势,推进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高效运作,健全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功能,形成高能级航运产业集聚效应,大力增强航运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
 
按照强基础、聚要素、显功能的发展要求,2010年前明确规划、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启动重点工程和平台项目建设,基本搭建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框架。"十二五"末,初步形成船公司、航运物流企业、航运服务企业、国际航运中介组织和机构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航运产业和服务体系。至2020年,港口吞吐量力争保持全球领先,航运产业成为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航运辐射体系基本完善,中转比例明显上升,国际航运重点企业区域总部集聚,船舶融资、交易、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市场形成规模,航运资源配置具有全球影响力。在上海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凸现核心功能,在国家参与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
 
(一)产业发展
 
吸引和培育航运市场主体,集聚国内外知名船公司、航空公司、运输公司等企业,拓展货物运输、船舶租赁、船舶代理、船舶管理等航运主体业务。以航运金融为核心,以航运物流为重点,以航运咨询、教育、法律、科技、劳务、会展等专业服务为特色,打造航运高端服务业。推动港口装卸运输设备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航运设备制造和航空制造产业的发展,加强临港临空航运配套服务,建立以临港临空为特征的航运配套产业体系。
 
(二)规划布局
 
根据目标定位,浦东新区将重点推进"一个体系、四大区域"建设。"一个体系":依托港口等现有基础与发展条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水水中转、水铁中转、水陆中转、空陆中转等多式联运,打造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四大区域":推进港区联动、港城联动、航运和金融贸易联动,形成功能互补、航运资源高度集聚的四大航运服务产业发展区域。
 
一是洋山临港航运综合服务发展区。拓展洋山保税港区功能,发展临港航运服务集聚区,发挥政策聚焦优势,以企业集聚带动产业集聚,以运能提升带动服务能级提升,重点集聚跨国企业采购分拨中心、营运结算中心以及国际航运企业,积极发展国际国内中转、多式联运、仓储物流、配套加工、教育培训、研发咨询、贸易展示、离岸结算、期货保税交割等业务。
 
二是陆家嘴航运服务发展区。发展陆家嘴航运服务集聚区,发挥航运金融和航运市场功能,重点集聚船公司地区总部、航运保险机构、船舶融资服务机构、船舶交易和租赁公司、航运机构(世界海事组织、船东协会、各大班轮公会、货代协会等设立分支机构)以及航运法律、信息、咨询、会展、科研、教育培训等服务机构,发展海事服务总部经济、航运金融保险服务、船舶交易市场、海事组织与会展、海事科研、信息与咨询、航运人才教育培训等航运增值服务业。
 
三是外高桥航运物流发展区。发挥依托长江流域腹地经济、与贸易相结合的航运物流枢纽功能,重点集聚跨国公司物流营运中心、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及与航运物流有关的研发、售后服务、维修、检测、设备租赁等增值服务企业,建设保税物流基地、航运贸易货物集散基地、保税期货交割基地、出口采购配送基地和保税离岸货物基地。
 
四是临空航运服务发展区。发挥亚太航空复合枢纽港优势,拓展航空物流增值服务功能,重点集聚第三方物流、报关、代理、快递、快件、贸易展示等航空服务企业,发展航空物流、国际中转、出口加工、检测维修、分拨配送等业务。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载体和环境建设,集聚航运市场主体
 
1、拓展航运服务业发展空间,为航运市场主体集聚提供空间载体。(1)编制四大区域航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四大发展区域航运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为集聚航运市场主体提供指导、明确方向、夯实基础。(2)推进临空区域开发建设。争取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早日批准设立并抓紧推进开发建设,加快临空区域规划建设,大力引进航空服务企业总部、航空物流、快件快递、报关代理、贸易展示、航材配送维修等各类航空服务企业,打造一流的航空服务集聚区。(3)规划建设航运总部基地。打造海事航空服务、航运物流及营运总部经济的集聚地,航运金融服务的优势品牌,航运组织与会展的平台及航运科研、信息与咨询和航运人才教育高地。
 
2、细化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为集聚航运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支撑。(1)贯彻落实国家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扶持政策。用好洋山保税港区营业税优惠政策、上海保险企业国际航运保险业务营业税优惠等扶持政策。(2)配合开展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条件研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骗退税措施,鼓励洋山保税港区中转业务发展。(3)研究制订新区财政扶持政策。明确航运产业规划,梳理产业发展目录,在对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专业服务业给予财政扶持的基础上,建立航运产业全方位扶持体系。
 
3、吸引航运企业集聚,扶持市场主体做大做强。(1)强化投资促进。明确重点企业名单,掌握跟踪投资动向,组织主题招商,加大引进船公司、航空运输企业、现代物流企业,以及各类航运服务企业,扩大开放,推进海运、航空等领域的保险、仲裁、法律、交易、租赁及其它专业服务业集聚浦东。(2)重视引进发展新的航运服务机构类型。重视引进各类航运服务中介组织及机构,争取国家和上海市支持,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域的航运中介协会组织,加强长三角航运发展联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
 
4、配套完善航运物流基础设施,增强综合运输能力。(1)配套完善区域内多式联运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浦东铁路、内河港池、河西港区、赵家沟航道、大芦线航道、高速公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海、空、铁路、内河、公路全方位、立体式交通网络,优化浦东现代航运的集疏运体系,增强浦东综合运输能力。(2)加快航运物流服务重点区域道路网络建设。加快外高桥、空港、洋山区域道路体系和辐射通道建设,提高运输通畅能力,保障航运物流快速集散。
 
5、推动水陆直通通道建设,提高港口的中转直通能力。(1)建设完善外高桥-洋山港区直通通道体系。加强外高桥港区与洋山港区的联动,推动洋山港、外高桥港之间短驳航线发展,根据两港航线分布特点,推动国际中转流程改进和完善,拓展国际转口发展。(2)完善三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洋山港)间多式联运航运物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两港大道(浦东空港、洋山港)建设前期准备,加快推进A15、A30新区段建设,抓紧实施华东路干道、川南奉干道拓宽等工程项目。(3)研究制订外高桥-浦东空港-洋山轨道交通方案。便利三港间人员往来,优化生活配套。
 
(三)争取政策突破和先行先试,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级
 
6、探索建立航运产业投融资体系,扶持和促进航运产业发展。(1)探索建立航运产业发展基金或船舶产业基金。借鉴海外航运基金建立和管理经验,在全市统筹安排下,建立股权投资基金,为航运产业投资提供资金保障,促进船运企业、航运金融和现代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壮大。(2)推进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参与金融租赁公司组建试点。研究金融租赁公司组建方案并推进试点,支持并鼓励金融租赁公司拓展融资渠道。(3)配合研究从事国际航运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融资租赁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争取先行试点。
 
7、创新航运金融体制机制,发展航运金融体系。(1)配合推进航运保险机构设立。研究航运保险机构配套支持政策,推动有实力的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在上海成立专业性航运保险机构。(2)推进航运金融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支持积极引导和支持金融、保险等机构全面开展船舶融资、海上保险、海运资金结算等业务,开发设计并适时推出海运价格衍生产品,使浦东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国际航运金融保险中心和海运衍生产品交易与结算中心。
 
8、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持续优化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环境。(1)推进企业开设离岸账户试点。在落实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支持税收政策的基础上,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和市有关部门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洋山保税港区开设离岸账户,提供结算便利。(2)启动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配套政策和改革举措研究。加强部地合作、专家咨询,研究增加政策建议储备,加快试点举措的推出步伐,研究借鉴自由港政策,研究进一步拓展洋山保税港区功能,逐步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航运发展制度和政策环境,丰富和完善综合试验区内涵。
 
(四)强化平台和市场建设,提高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参与国际航运资源配置的航运中心辐射影响能力
 
9、筹建浦东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优化航运发展服务环境。整合政府航运管理和服务资源,筹建浦东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开展规划设计、政策发布、成果展示、服务咨询、研究交流、商务洽谈、中介服务等工作和一门式服务,打造综合型、高层次航运服务平台和窗口,健全航运服务功能。
 
10、建设区域专业航运信息平台,整合航运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在建设航运物流、港航信息等专业航运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为航运服务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增值功能,带动航运金融、航运经纪、航运保险、航运仲裁、法律、船舶登记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
 
11、以二手船交易平台为重点,加强航运市场体系建设。依托陆家嘴航运金融优势,探索二手船交易平台建设,实现交易船舶网上挂牌、统计、查询;提供船舶交易结算、船舶拍卖、委托招标、船舶评估、船舶融资配套、法律咨询、仲裁、船舶经纪机构和经纪人的资信评估等辅助服务;发布船舶交易价格指数和市场行情等参考信息。
 
12、建设航运人才培训和交流平台,构筑航运人才高地。(1)制定航运人才培育计划。明确人才引进、培育、交流发展目标、重点和配套政策措施,为航运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指导。(2)推动形成多层次航运人才培育体系。推动国际合作,支持上海海事大学等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航运复合人才及高等专业人才培养,支持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专业技术学院等职业专科学校开展航运专业人才和船员培养,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引进培育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训。(3)加大航运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海外航运高层次人才。(4)探索建立航运人才交流平台。依托新区人才交流中心探索建立航运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为国内外航运及服务企业和机构提供航运物流人才教育、招募、培训、见习推介、信誉评估、人才和船员交流等服务。
 
13、建设航运国际交流平台,开阔国际航运视野。发挥筹办世博会组织经验,利用会展资源优势,加强同国际专业机构合作,探索举办航运(海洋)博览会、航运全球高层论坛等多种形式国际交流展会,不断增进国际航运发展动向了解和参与度,提高浦东在世界航运业的知名度和话语权。
 
14、深化口岸通关环境建设,便捷航运物流发展。(1)持续探索深化浦东大通关建设。进一步争取海关、检验检疫、港务等口岸部门支持,争取国家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海关、检验检疫管理制度创新在浦东先行先试,提高物流效率,为国际航运、仓储租赁、期货交割、检验维修等多层次业务提供监管服务支撑。(2)探索"三港三区"(洋山港、外高桥港、浦东空港,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及保税物流园区、申报中的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联动和监管一体化。探索创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制度,整合叠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和功能,更好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促进作用。(3)推动"保税区空运货物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外高桥保税区与空港的联动,促进保税区和口岸优势结合,提高联动效应。
 
(五)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持续提升航运中心建设动力
 
15、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求和供给。坚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重装备、汽车制造、化工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企业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自主研制能力,加快临空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外高桥贸易平台,以高端制造业和贸易经济发展促进航运需求。推进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建设,提高综合配套服务水平,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航运服务供给。
 
16、扶持航运装备高端制造业发展,建设航运装备产业高地。持续扶持港口机械、航运设备制造、航空制造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大型船舶、商用飞机等关键性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提高航运装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7、争取上海邮轮码头规划布局在浦东设点,推进新区邮轮经济新兴产业发展。争取市有关部门支持,在浦东沿江沿海区域规划布局邮轮码头并推进建设,争取国家支持邮轮产业发展政策在浦东试点,推动邮轮母港建设,推进新区邮轮经济新兴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使浦东成为上海邮轮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组织实施
 
完善组织机构和推进机制,积极配合国家和市有关部门落实各项任务,统筹协调,切实推进各项任务措施落实。
 
一是建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保障组织实施顺利推进。建立区级航运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研究制订航运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落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各项支持政策措施,整合政府管理资源,推进航运企业招商。在航运中心集聚区配套设立相应机构,加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施的组织保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机制。
 
二是建立区域联动运作机制,发挥资源整合放大效应。探索"三港三区"联动运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间便捷高效流通,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综合优势。发挥洋山港与外高桥港两港联动、洋山保税港区与外高桥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区域联动的优势,统一协调管理,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产业、企业、政策、管理资源互补,协同推动政策研究试点,不断提高上海港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加强洋山保税港区、临港新城港城联动,依托港区发展临港新城的生产生活服务产业,强化临港新城对港区的支撑和服务。
 
三是建立统计分析和评估体系,科学推进工作实施。研究国际航运中心指标体系,逐步完善新区统计、分析、评估工作,制订滚动推进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目标措施的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