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对东盟出口连续
七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明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之间九成以上商品将实现零关税。其中广东企业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精明的粤商主动将物美价廉的"广东制造"产品推向东盟市场,对东盟出口在三月份起连续增长率先回暖。
东盟已成为广东最大进口地
进入八月份以后,广东对东盟进出口近56亿美元,增长0.03%,单月进出口额已恢复到去年八月的水平。不少广东企业认为,东盟相比欧美,其出口门槛更低;同时,东盟市场由于地域上的接近性,运输成本更加低廉,服务频率也更快,而且对于大部分东盟国家而言,广货具有一定的市场美誉度,物美价廉的优势使其更被消费者接受。目前东盟已成为广东最大进口地,例如广东进口水果就八成来自泰国。海关统计资料表明,广东圣诞用品在第三季度对欧美国家出口乏力的同时,对东盟出口则成倍增长。家具出口量占中国三分之一强的广东,家具出口已覆盖除老挝外的所有东盟国家。
广东与东盟的关系向来密切。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了自贸区的谈判以来,广东对东盟出口连续七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继2007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值突破五百亿美元后,2008年再创新高,进出口近6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据黄埔海关对比去年前三季度贸易数据,东盟2009年占广东省外贸总额的比例从9.1%提高到10.3%,超越日本和我国台湾省成为广东省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保持第四大出口市场的位置。从进口来看,广东省前三季度自东盟进口煤超过一千万吨,占同期广东省进口总量的五成多。另外,广东进口成品油、橡胶、纸浆等的主源地也都在东盟。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对东盟各国进出口超三十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位居前三,合计占广东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七成二。
机遇之外亦有挑战
但是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启动给中国带来的除了机遇亦有挑战。WTO首席统计师Hubert Escaith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增长,更多的公司进驻到了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这给一些劳动力充裕的国家提供了机会,如孟加拉国、越南。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必须依靠质量和改革来竞争,而不是低成本。"
除此之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前不久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发出"拉美国制衡中国"的言论,其中也包含经济方面的因素在内。"东盟除了和中国外,还和印度等国搞了若干个‘10+1’,就是想强调其主导权,担心地位被弱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左连村认为。
观察
自贸区未必有助于
中美贸易回归平衡
问题1中国与东盟组成自由贸易区,能否减轻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从而实现传说中的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11月15日抵达中国,开展为期3天的访问。"中美近期频发贸易摩擦,不排除奥巴马访华前夕希望增加谈判筹码的因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左连村分析。此前美国政府有声音认为,全球经济的不平衡与危机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对此美国要采用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来强制实现贸易平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日韩东北亚三国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对解决全球贸易失衡并无直接帮助,因为这些地方总体上都是顺差国。"
问题2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启动后,区内贸易增加后是否会减少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左连村表示,创建自由贸易区对于区内国家具有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和贸易扩大三大作用,但是对于区域外的国家却不一定有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未必会令中美贸易重归平衡。WTO首席统计师Hubert Escaith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表示,任何形式的出口都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欧美国家不应惧怕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强大的贸易往来会损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区域贸易是一种贸易创新,而不是贸易代替。"贸易是个双赢的游戏,当你的伙伴变得更富有时,你将得到更多。成功的区域融合应该是基于商业机会,而不是保护主义。"Hubert表示。
来源:2009年11月12日 大洋网-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