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钢材价格下跌等诸多因素,浙江省嘉兴市造船企业发展迅猛,正在享受"大牛市"带来的盛宴。10月底,载货量为2700吨的"金顺6号"甲板船在嘉善长顺船舶有限公司顺利下水,刷新了嘉兴建造甲板船的历史纪录,也标志着嘉兴市造船能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嘉善订船得排队
据介绍,"金顺6号"是嘉善县今年建成下水的第77艘船舶。这个数字已经是去年全年的2倍多,另有在建船舶103艘,基本都将在年底完工。嘉善县港航管理处船检科科长袁静黎11月12日告诉笔者,现在订船得排队,尽管全县所有的船舶制造企业都已开足马力,但生产订单早就排到2010年下半年了。
九江金顺航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训金说:"这是我在嘉善打造的第5艘船。之所以选择在嘉善造船,是因为在造价没有偏差的情况下,嘉善制造的船只整体焊接质量比较好,结构也非常理想。""金顺6号"船总长76米、宽18米、深4米,光空船重量就有780吨,为A级航区用船,主要往返于上海和湖北宜昌之间,用来运输大型构件或集装箱,导航、通信设备配置齐全。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县的船舶制造业就先于其他行业,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复苏。"袁静黎说,今年已完工和在建的船舶中,有八成以上为货运船舶。数据显示,嘉兴市现有59家船舶修造企业,其中嘉善为29家,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值,嘉善的造船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金顺6号"的顺利下水也标志着嘉善船舶制造业跃上了新台阶。
市场供需促成"造船热"
"现在的钢材价格这么低,运输企业对未来的经济走向又非常有信心,因此造船业的迅猛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企业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做大做强,进行集约化和规范化经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嘉善长顺船舶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
据了解,刚开始钢材价格下跌还无法使船户下定决心造船,令他们吃下定心丸的是目前红火的内河航运市场。"从去年10月份开始,国家拉动内需的号角一吹响,内河航运立马就开始红火!"嘉兴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说,京沪高铁、沪杭高铁启动建设,上海机场扩建,再加上世博会项目,钢材、石料的运输需求大增,运送大宗商品极具价格优势的水运无疑迎来了"黄金时期"。
"对于我们跑水运的来说,船越大,利润就越高!"来自湖州的客户方荣根对笔者说。方荣根以前的船舶载货量是600吨,航线是从湖州德清到上海的一个搅拌站,运送当地产的石料。"我原来的船每个航次,加上燃料费以及其他各项规费,成本在6000元左右,现在造的船载货量有1000吨,这样每个航次成本最多仅增加2000元,而利润几乎可以翻一番!"方荣根说,按照每个月跑8到10个航次计算,3年就可收回造船成本。据了解,方荣根最近订的新船总造价为160万元。
酝酿开拓海船市场
笔者日前在位于嘉善的锦盛船舶有限公司看到,所有的船台都已全部"满载",近百名船工正热火朝天地干着活。"去年我们只造了3艘船,但今年的订单都已排到明年了,再过2个月,还有一艘海船要在这里建造。"该企业负责人韩雪明告诉笔者,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在市场开拓上他信心十足。
嘉兴锦盛船舶有限公司负责人韩雪明表示,由于订单多、工期赶,4个船台已无法满足造船需要,为此,他们准备整体迁移原来的办公用房,然后新建1个船台,新增5台横吊机,同时从全国各地招募40名造船师,"硬件投入将达到100多万元。"嘉善长顺船舶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金顺6号"的顺利下水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接下来的重点是积极开拓海船市场。
据了解,嘉兴市造船企业在喜迎"大牛市"的同时,正在不断改进技术装备,造船工艺明显提高,已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该市船舶工业凭借诸多优势,正积极开拓市场,逐步从内河走向海洋。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造完工286艘船舶,共有在建船舶168艘,其中海船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嘉兴市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嘉兴内河造船企业在继续做大做强内河常规货船基础上,应优先发展具有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制造和加工业,同时应不失时机,抓住嘉兴海船制造业兴起的机会,从内河走向海洋,大力参与海船制造业的分工,从而开辟新的市场。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