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海巡152"、"碧海一号"、"惠港拖一"等8艘船舶突然在大亚湾海域集结,火速驶往惠州港东联壳牌码头水域,紧急处置中海壳牌公司T805储油罐泄漏入海的15吨化工原料油!现场围控警戒、布设围油栏、探测油气浓度、喷洒消防水、抛洒消油剂,一场声势浩大的海上溢油清污行动正在紧张的进行。这样的场面发生在由惠州海事局指挥的"惠州港海上溢油应急救援演习"中,作为"2009年大亚湾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综合演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海上溢油应急救援演习是惠州港有史以来首次海岸溢油污染救援综合演习,将成为惠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场面最逼真、模拟事故危险度最高的一次海上联合救援演习。
惠州市人民政府李选民副市长出席了演习启动仪式,大亚湾管委会、安监、海事、海洋与渔业、环保、公安、交警、医疗卫生、消防、中海壳牌公司、中海炼化、华德石化等10多个单位参与了此次演习。
19日上午10时36分,惠州港海上溢油应急演习指挥部总指挥、惠州海事局局长林奎宣布:"启动《惠州市港口水域溢油应急计划》,2009年惠州港海上溢油应急演习现在开始!"
15吨化工原料油"泄漏"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演习模拟场景:大亚湾石化基地15吨化工原料油"泄漏"入海。19日10时38分,惠州海事局值班室接大亚湾管委会通知,中海壳牌公司T805储油罐由于严重锈蚀,化工原料油泄漏后遭到雷击起火,消防过程中由于大雨和消防水的使用致使灌区防水堤倒塌,事故控制池很快溢满,含油污水快速溢流到东联壳牌码头水域,约15吨化工原料油溢流至大亚湾海面,近岸部分海域被污染,海域污染面积达10000平方米。情况万分火急!
接报后,惠州海事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林奎局长为总指挥的海上溢油应急指挥部,指定"海巡152"船为现场指挥船,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同时向广东海事局、惠州市人民政府报告。指挥部立即组织海事溢油清污专家对事故进行预测、模拟与评估,即时启动海上溢油雷达波探测与视频监控系统,在电脑上监测海上溢油漂移轨迹、漂移方向、扩散范围、挥发量和残留量等,迅速制定清污行动方案,并协调中海壳牌等辖区清污应急力量赶赴现场清污。紧急联系气象部门了解现场天气海况,通知中海油、中海壳牌东联码头在泊货船立即离泊;迅速联络海洋渔业部门,要求其派出船艇及人员对海洋环境进行检测,并通知海洋水产养殖单位做好防范措施;协调环保部门做好陆域污染源的围控和监测工作,防止陆域污染物继续入海。
八船竞发海上援驰入海油污全部清除
10时52分,"海巡152"现场指挥船最先抵达事故现场,迅速进行现场指挥和水上交通管制,对来往船只发布航行警告,提醒过往船舶远离东联壳牌码头水域。"碧海一号"浮油回收船、"惠港拖一"、"惠港拖二"、"惠港拖三"消防船、2条布栏艇等8艘船舶先后抵达清污水域。
当时的海况为东北偏北风4~5级,流向西南偏西,流速0.8米/秒,油层将有可能向西南方向漂移。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将严重污染周边海洋的环境。两条布栏艇在"海巡152"船的指挥下迅速布设起一条长达约600米的围油栏,对10000平方米的油层进行围控,防止油污继续扩散。"碧海一号"快速利用其携带的油气探测装置,检测海面上空的油气浓度,检测结果发现油气浓度超过警戒值,立即向海上溢油应急演习报告,建议扩大警戒水域。指挥部下令,要求"碧海一号"定时检测油气浓度、定时报告检测结果,命令"惠港拖一"、"惠港拖二"、"惠港拖三"在事故水域巡逻,同时"海巡152"船通过海事短信平台、甚高频(VHF)、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提醒过往船舶绕行,警告与应急行动无关的船舶迅速驶离警戒水域。
布栏艇布设、调整围油栏完毕后,油污得到成功围控。"惠港拖一"、"惠港拖二"、"惠港拖三"3艘消防船同时喷洒消防水雾以降低油气浓度。与此同时,多功能专业清污船"碧海一号"驶入浮油水域,启动收油机,进行海面油污回收和油水分离,并针对无法物理回收的海面零散油花,喷洒消油剂。经过全体指战员的艰苦奋战,油污清除完毕。经搜索,附近海域没发现残存油污。
此次溢油应急演习在惠州海事局的统一组织下,惠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亚湾分局、大亚湾环保局、中海壳牌等单位共同参与了现场处置,经评估,油污回收、清除效果良好,应急计划关闭条件。海上溢油应急演习指挥部总指挥林奎局长宣布此次溢油应急演习结束,关闭《惠州市港口水域溢油应急计划》,各相关船舶、人员撤离现场返回。
据惠州海事局局长林奎介绍,"海事部门希望通过演习检验《惠州市港口水域溢油应急计划》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辖区海上油污应急处理能力,及时有效处置海上险情事故的发生,磨合海事部门与社会应急队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及应急力量的调配。"
先进清污设备显威风海洋清洁有保障
担纲此次海上溢油应急演习的现场指挥船"海巡152",是惠州海事局所属的45米级海巡船,其为目前列编的粤东片区最大、最先进的海事巡逻船。船长46.1米,宽6.8米,设计航速达25节,船上配备了光电跟踪、卫星电话等先进设备,具有速度快、视距广、全天候执行紧急任务等特点。该船主要肩负大亚湾海域和粤东片区的溢油清污、海事巡航、应急搜救等重任。
300吨级浮油回收船"碧海一号"造价近2000万元,配备了先进的动力装置、消防装置、油水分离装置、吸油机等设备,其最大回收污油量可达250立方米。该船可扑救海面油类和其他化学品等引起的火灾,回收和临时存储海面上的浮油及固体垃圾、喷洒溢油分散剂、拖带和布设围油栏拦截浮油、控制浮油污染等,收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浮油回收船"碧海一号"和"海巡152"海事巡逻船是保护大亚湾碧水蓝天不可或缺的"安全卫士"。
据悉,国家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大亚湾打造成世界级石化基地。为打造绿色石化港湾,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和惠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惠州海事局联合港航相关部门,积极整合社会海上溢油应急资源,实施防治并重的战略,切实为石化产业区保驾护航。目前,惠州港区域共储备围油栏15000余米,消油剂近50吨,海上吸油材料100余吨;配置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多功能专业清污船舶2艘,造价近6000万元;可用于应急清污的拖轮、油轮等社会船艇12艘,总造价逾3亿元。惠州港具备应对瞬时溢油50吨、持续溢油300吨的能力。
据介绍,惠州港区海洋溢油、船舶溢油防治压力大。大亚湾海域毗邻深圳、香港地区,地理位置比较敏感,湾内水体置换一次约需要3个月,如果发生严重的污染事故海洋生态至少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惠州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原油、成品油和化学危险品集散地,这里密布着国内单笔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1200万吨/年原油炼化能力的中海油惠州炼化项目等大型临港石化产业,储油罐、大型炼油设施高度集中,进出惠州港的油船、危险品船日益增多,超大型油轮频繁进出惠州港。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惠州港危险品运输量超过2100万吨,2009年将超过3000万吨。"十一五"期末,惠州港区海港货物吞吐量将超5000万吨,其中危险货物的比例超过80%。惠州港区船舶通航密度大,大型码头泊位高度集中,辖区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集中了四个作业港区的16座码头、36个泊位,其中30万吨级码头泊位两个,15万吨级码头泊位两个。
来源: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