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的是高端航运服务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11-26浏览次数:226

 

21世纪经济报道11月3日讯,"即使我们没有遇到金融危机,上海的经济也必须转型。"在11月1日闭幕的上海市长咨询会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长韩正表示。
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承托‘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平台,"上海港口管理局副局长葛明明告诉本报,随着长三角地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不断攀升,制造产业因国家"中西部崛起"战略,会向内陆转移,低端的航运服务业受到挑战。
他认为,"目前,上海航运业在制定各项规则、发布信息、影响定价、研究分析等方面,目前还不具备与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发展方向是形成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和长江流域的多式联运体系。"
建设高端航运服务业
《21世纪》: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软件上,除了高端服务业短板之外,集疏运体系硬件建设亦是需要突破的重点领域,上海在这两大重点中如何突破?
葛明明: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是针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前十几年发展中的"短腿"而做出的部署。
此前十几年,我们在上海港的硬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洋山港开港后,上海也有了深水港,吞吐量、基础设施的建设硬件的环境还不错。
但是我们在高端航运服务业方面还非常薄弱,航运金融、经济、法律、信息咨询、交易定价和航运教育培训等短缺或者欠发达;目前,除了若干国有大型企业自有的代理服务企业之外,许多经营者在规模、资金和知识能力等方面缺乏抗风险的能力。
国务院颁布的支持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事实上基本是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展开,即是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从集疏运体系看,上海的核心是形成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和长江流域的多式联运体系,这个是形成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条件,目前世界航运发展的趋势是,船舶越发大型化,目前巴拿马第5代、6代的船型陆续下水,就要求上海港的货物集中度和航道疏浚能力必须在长三角中是最好的。
在2008年上海港面向大陆腹地的集装箱集疏运比例中,公路运输占67.7%,水路运输占32.2%,铁路只占0.3%。去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达到了2800多万标箱,一到船舶集中到港的日子,上海的城市与外省市的主要干道就会比较拥堵,目前临港地区的道路甚至也出现拥堵。
如果今后继续发展到3000多万、4000多万标箱,如何解决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以及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就变得更为迫切。
这个不仅需要尽快改变和优化上海港的集疏运体系系统,还要通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将货物分散开来。比如,一个内河高等级的航道,与港口无缝衔接的铁路系统,发展江海联运和铁海联运。
这样,才能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本、技术、信息和人力等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同时可以使港口枢纽功能辐射至整个长江流域,将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融合到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中。
管理职能统一整合
《21世纪》: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规划中,上海交通运输与港口管理局主导的领域在哪些方面?
葛明明: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是去年10月合并原上海城市交通管理局和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并整合空港地区行政管理职能而组建的机构,是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具有整体推进港航建设的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
今年以来,除了公交优先之外,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就是我们案头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形成以上海港为中心,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枢纽港。
从大的框架上概述,一个就是严格实施交通运输部编制颁布的《长三角沿海港口建设发展规划》;其次,培育规范装箱水水中转、规范邮轮船市场。而港区的建设,集中到外高桥、洋山港、国际邮轮母港三个平台的建设也尤为关键。
在软环境的建设上,港口管理局主要负责5项举措的研究落实:整合码头和岸线资源,推进港区功能调整的举措;优化和完善港口收费,口岸竞争的优势举措;建立动态价格机制,鼓励外贸集装箱在上海转运的举措;航运经纪人、船舶交易签证、船舶拍卖、船舶评估等现代行耕耘服务的举措,还有就启运港退税试点的举措。
诸多领域都涉及到与国务院多部门的沟通衔接,目前上述的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
带动长三角及长江流域发展
《21世纪》: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是国家希望上海发挥在长三角、长江流域的龙头作用,上海方面对此的理解和部署是什么样的?
葛明明:全世界任何走向成功的国际航运中心,都是历史自然形成的,我们可以借鉴,但不可能照搬,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上海长三角,对世界航运业的重新洗牌,也是值得期待的。
国务院在年初出台的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我们是这么认识的,国家其实是为了加快推进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而港口,是为制造业提供进出口生产原料,高薪技术出口的重要平台。
现在港口和城市的关系,已经突破了单个港口和城市的互动,上海港的发展能带动长三角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发展,港口群和城市群的联动后,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加密切,其间是一个有效的整合。
长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力量,上海港的建设及航运中心的建设,要紧紧依托万里长江的黄金水道,不仅要鼓励上海的各类港务企业加强与长江沿岸的业务合作、资本合作,深化长江战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