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模式
1)发展特点
①80年代崛起的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自1987年取代鹿特丹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枢纽港以来,香港集装箱运输一直高居世界榜首。1996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328万TEU,比1987年增长近3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4.4%,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香港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率亦是世界最高的,达68.3%(1995年),显著高于新加坡港(50.6%)、长滩港(60.5%)、釜山港(60.3%),大大高于鹿特丹港(13.3%)。其集装箱码头可同时停靠9艘"第三代集装箱船"。目前,香港已联结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60多个港口,形成了以本港为枢纽、通五大洲、四大洋的海上运输网络;有20多条航线通向世界各地,每条航线均有为数众多的定期航班;同时也是许多国际航线的中途停靠站。从葵涌码头进出港的货轮,年达43万艘,平均每1分半钟就有一艘进出港,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大海港。
②香港是国际航运财团在亚太地区行政和船舶管理中心。香港船东协会共拥有运行船舶1394艘,61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10%,其规模仅次于日本、希腊等少数国家,在国际海运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主要形成因素
①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的特殊区位。香港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经太平洋、印度洋可通向南北美洲、欧洲与非洲。特别是她背靠祖国大陆,经济腹地十分广阔。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势头一直不减,其中通过香港转口的约占香港进出口货物之半,这是促进香港航运业迅猛发展的最大动力。广九铁路、港粤公路是连结香港与内地铁路、公路网的两条大动脉。京九铁路的建成运行与"九七"回归祖国,使香港的经济腹地向内地纵深推进,进一步密切了香港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并成为香港航运业继续繁荣昌盛的首位因素。
②世界上最开放的自由港。香港是世界上最早实施自由港政策并卓有成效的港口城市之一。与大多数港口城市不同,香港全市都是自由港,实施从自由通航、自由贸易到自由企业、自由外汇、简单税制、低税率等全面开放的自由港政策。本世纪60~70年代,以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大调整与国际贸易货运量巨增为契机,香港依靠自由港政策建立了自己的制造业,其对外贸易开始由转口贸易为主向以加工贸易为主转变。80年代,香港抓住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世界经济发展中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特别是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的机遇,运用自由港政策,经济结构实现了从加工贸易型到服务贸易型的转变。香港的自由港政策推动了两次经济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和对航运业的巨大需求,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
③中心城市经济的强力依托。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伦敦、东京的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也是蜚声世界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1994年香港进出口贸易额达3158亿美元,居全球第8位。雄厚的金融实力与庞大的加工贸易、转口贸易是香港航运业迅速扩张腾飞的坚实依靠。
④完善的港口设施和高效的经营管理。香港的港口设施高度现代化,港区内主要航道和一些重要地点设有各种助航设备304处,并设有全天候运作的港口通讯中心,以保持相互间及与船舶的联系,其电脑化程度堪称世界一流。香港码头面积比不上纽约港与鹿特丹港,然而依靠先进的设备、科学的管理却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码头装卸效率,每艘普通货船装卸只需25~3天。集装箱船装卸效率更高,在葵涌码头每天可处理11艘集装箱船,每艘在港装卸时间仅12小时。为充分利用有限地面而建造的高层货仓,堆放密度是纽约港的7倍和鹿特丹港的3倍,其码头效率之高在世界集装箱大港中堪称一绝。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