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的港口发展史上,这是一个值得铭刻的时间节点:2009年12月28日;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大连港集团本年度货物吞吐量已突破两亿吨大关,全年增长10%已胜券在握。
两亿吨是什么概念?
单单看数字本身,不过是简单的数字符号,而其背后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于港口自身:2003年大连港集团刚组建时,吞吐量只有8733万吨,仅仅用了6年的时间,便接连迈进了两个门槛,从一亿吨再到两亿吨,今年的增幅更是高于全国沿海规模性港口7%左右的平均水平;
于城市贡献:据测算,中国港口每百万吨吞吐量可创造1亿元以上的GDP和2000人的就业机会。按此计算,大连港今年为城市创造了200亿元以上的GDP,为40万人带来了就业机会。同时,10%的稳定增长,拉动大连口岸增幅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跻身三甲。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阴霾尚未消散,经济复苏尚待时日的背景下,大连港集团在2009年中书写下逆风飞扬的奇迹。
转危为机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后,造成的经济衰退,需求减弱,使得航运业在实体经济中率先遭受重创。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迅速传导至港口。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南方一些沿海港口的吞吐量,尤其是集装箱箱量,出现了负增长。至2008年四季度时,北方港口延续多年的增长势头开始放缓,一些主要货种的吞吐量也开始大幅下滑。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寒冬中,大连港集团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是上世纪2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外贸港口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相对于区域内其他港口,以外贸为主要优势的大连港受影响最直接,反应也最强烈;
从港口所处区域分析,大连港与东北腹地陆路运距长,集疏运方式单一等因素使其在内贸物流集聚上处于劣势,而内贸运输则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港口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与开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更需要大连港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拉动与辐射作用……
在压力面前,大连港集团的选择只有一个字--拼!
在年初召开的集团党委全委会上,大连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邢良忠代表集团党委向全港万余名员工发出了这样的动员令:"拼,就是要拼市场;拼,就是要在危机中抢抓机遇,转危为机;拼,就是要有冲锋陷阵的劲头,就是要有志在必得的气势,就是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这是一场硬仗,没有一点精神,就会不战自败。 "
但拼并不意味着蛮干,而是要知己、知彼、知客户、知市场。集团决策层在详细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后,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将拉动钢铁和矿石运输需求,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回落,国家将加快原油等能源产品战略储备步伐和成品油调运力度,这都为港口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30万吨矿石码头和30万吨原油码头的深水优势、保税优势和专业化优势,依靠矿石和原油吞吐量的增长,拉动港口生产的快速增长。
事实亦如此。 2009年,大连港矿石码头有限公司接卸的超大型矿石船数量位居国内沿海港口首位,截至目前已累计转运矿石2700余万吨,同比翻了一番还多。与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公司联手打造的保税矿石分拨中心,吸引了唐钢、凌钢等一批钢铁企业纷纷来大连港中转矿石。如今,大连港矿石业务已由传统的东北腹地拓展到华北一带。仅河北市场今年就形成近1200万吨的中转吞吐量,大连港一跃成为中国北方矿石中转第一大港。
原油码头公司在炼油企业调低原油加工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原油存储能力及保税功能,积极开发国际客户,首次实现了国外客户在大连港中转原油。目前,已有两家国外贸易商的亚太区域原油贸易中转基地落户大连港,大连港的原油中转业务已辐射至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大连港在抢抓国际中转业务的同时,还扩大了环渤海区域中转的市场份额。仅12月份,已确认到港的VLCC级油轮就达11艘。今年1-12月,大连港原油中转量将达930万吨,同比增长100%。截至12月末,大连港集团油品吞吐量预计将完成4000万吨,同比增长近20%。
快调结构
由于对外贸易量的下降,直接影响了以外贸转运为主的集装箱行业,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集装箱转运量都出现了大幅下滑,有的港口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20%。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大连港承担着东北地区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连港的集装箱箱量也一度出现了下滑。面对危机,大连港快速反应,不但使箱量止跌企稳,而且还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预计2009年大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近460万标箱,同比增长近10万标箱。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下滑的背景下,大连港集装箱逆势增长的秘诀何在?
加大远洋干线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大连港的枢纽港地位。今年4月12日,中海集团将中东线升级为欧洲线,投入8500-9500标箱全集装箱船运营,挂靠巴生、费力克斯托、汉堡和安特卫普等欧洲主要基本港;4月18日,从未在大连开辟干线的南美轮船开通了大连--地中海航线,投入6条6500标箱和2条5500标箱船舶进行运营;4月29日,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综合实力20强的太平船务公司,在大连港开通了东非航线,这也是大连港首条非洲直达航线,进一步完善了大连港的干线服务网络。
加快内贸集装箱市场开发步伐,弥补外贸货源下降缺口。在大连港的积极争取下,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知名企业中谷新粮公司将大连港作为其环渤海运输的中转港,开通了大连至上海、宁波的内贸集装箱航线。继这两条新航线之后,大连港又与船公司合作,相继开通了至黄浦、温州的直达航线。不断延伸的集装箱内贸航线与大连港在沈阳、长春、吉林设立的内陆干港为客户搭建起了低成本的物流网络,吸引了大批东北腹地的内贸货源在大连港集聚。预计全年将完成内贸集装箱92万标箱,同比增加18.4万标箱,增幅达25%。
积极争揽中转箱量,进一步拓展港口辐射范围。集装箱中转量既是衡量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危机背景下,港口非传统腹地箱量争揽的一个重要来源。大连港的区位优势、保税优势、作业效率以及市场开发人员锲而不舍的推介,最终打动全球知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美国总统轮船将部分国际中转货物中心由境外转移到大连港,地中海航运也将其在环渤海的部分中转业务转移至大连港。优质的码头服务,还吸引了中集的美西干线多条集装箱船在大连港进行换船操作,为口岸带来了可观的额外箱量。
积蓄后劲
在大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突破两亿吨之际,从大连港新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施工现场又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项国际航运中心的头号重点工程,其水工主体工程已完工,各项配套工程的施工亦已接近尾声,这座目前全国最大的原油接卸码头,明年1月就将迎来首艘油轮靠泊作业。
由大连港股份公司和中油大连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这座码头,向上可兼靠45万吨、向下兼顾10万吨级船舶的靠泊作业。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1900万吨,设计水深-27米。码头投产后可满足目前国内外最大原油船舶全天候靠泊作业。它将与大连新港现有油品泊位共同形成功能齐全的油品码头群,届时,大连港油品通过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国内采购进口原油的运输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在应对金融危机,攻坚克难保增长的同时,大连港集团已开始提前为危机过后的发展储备后劲。新30万吨级原油码头,仅仅是大连港集团众多重点工程中的一项。在这些重点工程中,有的一经建成投产,就为大连港集团在环渤海区域的港口竞争中增添了有力的砝码。在大连港油品码头公司,工作人员指着今年11月新建成投产的12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群高兴地说:"随着这些储罐的投产,大连港集团自有的储罐已经达到了350万立方米,在国内沿海主要港口中位居首位。应对金融危机,企业需要的是真金白银,一个储罐每年平均要周转6-7次,仅此一项带来的港口收入就在2000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1000万立方米的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LNG接收站项目、大窑湾集装箱中心站项目等一批事关大连港未来发展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正在加紧推进当中。
如今,大连港的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一岛三湾",它开始了向港口资源开发运营商的华丽转身--
今年4月,成功认购锦州港增发股份,成为锦州港第二大股东;
今年9月大连港集团在黄、渤海岸线同时布下两枚重要的棋子:与葫芦岛市政府、葫芦岛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共同组建葫芦岛绥中煤炭码头有限公司协议,大连港集团将与葫芦岛市政府、葫芦岛市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绥中港区的煤炭码头建设,将绥中打造成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与丹东市人民政府签署港口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合作开发建设丹东东港市海洋红港口岸线及后方规划的临港产业园区;
大连港集团还以资本为纽带,加快与辽渔、旅顺港的合作,区域内的港口资源整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个以大连港为核心的组合港正在加紧构建……
目前,组合港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在大连港集团参股的锦州港,吞吐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截至12月中旬,锦州港已累计实现吞吐量5025.4万吨,同比增长12.2%,正式进入5000万吨港口行列。在大连港集团成为锦州港的第二大股东后,两港之间的合作日渐紧密。锦州港来自大连港的矿石中转量快速增加,180万吨外贸矿石上岸量创下了锦州港矿石吞吐量之最。达飞、地中海航运、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和东方海外5家世界20强班轮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将锦州港列入各自的网络系统。锦州港成为继天津、大连之后,中国第三个被国外航运巨擘列为出口基本点的北方港口。
"两亿吨是新的起点,站在这一新的起点上,大连港集团的发展任重道远。新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关键之年。大连港集团将全面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走出去战略与扩大开放战略,做大做强港口和物流业务,大力推进临港地产与金融业务,拓展发展空间,以实现港口的可持续发展。 "邢良忠的一番话,描绘了大连港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0年,期待大连港集团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