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天津港在2009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货物吞吐量仍保持6.7%的增长,达到3.8亿吨。"今年,天津港有望继续平稳较快地发展。"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汝民日前表示,今年天津港的重点工作将放在结构调整上,包括做好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收入结构、组织管理结构等方面的调整。
从2008年的"改革创新年",到2009年的"功能拓展年",再到2010年的"结构调整年",天津港正一步一个脚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港口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枢纽作用,为滨海新区乃至整个天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服务。
打造生态型港口
走进天津港港区,随处可见的是一道道绿色屏障,以及精心布置的花园景观。十余年来,天津港累计投入8亿多元进行绿化建设,如今,天津港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10%。
如果说大规模绿化只是改善港区容貌的"面子"工程,那么,自2008年开始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油改电项目、生态港口建设工程,则展示了天津港坚持走港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之路的决心。
2008年起,天津港充分利用三级节能管理体系,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展开。同年,东方海陆(一期)、联盟国际集装箱场桥"油改电"工程投产运行,使单箱能耗成本大幅下降,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了3%。2009年集装箱场桥"油改电"等一批节能项目的推进,使装卸能源单耗同比下降4.2%,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5%。
由于天津港是北煤南运的重要港口,粉尘一直是港区着力解决的环保难题。目前,天津港在散货物流中心和各煤炭、矿石码头和堆场大力推行密闭运输,建设防风网系统、喷淋系统和长廊胶带机系统,全港先后建成防风网总长度达8111米,防护总面积达到43792平米,使扬尘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9年5月,《2008-2010年天津港集团公司生态港口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依据《方案》,天津港以"环境优美、高效节能、清洁生产、达标排放、综合利用"为目标,围绕专业化码头建设、可再生能源应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六个方面展开工作,重点规划了34项生态港口建设工程,预计总投资约114.6亿元,推进天津港作为生态宜居的世界一流大港建设进程全面提速。
创新成为前进动力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是个拥有两项"世界第一"的码头公司:既是国内外第一家采用"双箱和边装边卸同步作业"的集装箱码头,又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堆场集装箱三维动态实时模拟控制中心"的集装箱码头。拥有这套系统后,码头可保证24小时不间断作业,现场的拖车利用率、装卸机械重载率分别较过去提高了25%和20%,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让这个公司尝到了成功的甘甜。
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结合天津港的实际情况,于汝民说,天津港属于传统服务型企业,为自主创新留下的空间不是很大。尽管如此,天津港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仍然是逐年递增的,资金投入已经从两亿增长到了十亿,一方面用于建港技术的改造,降低围海造陆的成本;另一方面,天津港在运营上大量使用新方法,比如正在全港推广的油改电技术,不仅使港口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也使能源消耗降低了50%。
2009年,天津港完成科技经费投入3.8亿元,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的经济效益达2.5亿元。首次承担了部港口节能减排联合攻关科技项目,完成了"集装箱轮胎式场桥双动力系统"等一批新技术在港口设备上的应用研究和研制。
今年,天津港将继续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各项投入,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开发力度,密切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全港集装箱场桥"油改电"工作;做好全港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平台的搭建,确保散杂货码头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开发,实现集团公司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不断提升港口信息化水平。
拓展业务发展新领域
"天津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就已开始思考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并对我国外贸出口业的发展进行了冷静、审慎的思考。"于汝民告诉记者,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外贸出口从高速增长过渡到了平稳增长的时期,"对于外贸出口业务占很大比重的天津港来说,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2010年被确定为天津港的"结构调整年",通过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调整,天津港正朝着年吞吐量4亿吨、集装箱1000万标准箱的目标奋进。
"按照调整产业结构、拓展业务领域的总体要求,天津港将在加快装卸、物流传统业务发展的同时,积极拓展相关产业,培育做强新的产业和业务板块,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天津港新闻发言人欧永林表示,2010年天津港将抢抓滨海新区大规模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拓展港外建设市场,积极介入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开发业务,并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重装备制造、钢结构构件制造等业务,拓展新的金融业务领域,扩大现有金融业务规模,完善金融业务投资布局,以内部资源整合集约、新的功能性项目投产为契机,着力拓展信息通信、文化传媒、劳务服务、休闲旅游等内外部市场。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