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成都市人民政府2010年第24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市已印发《成都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规划的出台让物联网时代触手可及。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中心城市出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为成都领跑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规划预计到2012年产业规模将达300亿元以上。
发展目标:确定"3261"战略目标
《规划》分为发展现状、总体思路与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推进措施五大部分7000余字,详细勾勒了今后三年成都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
产业规划确定了成都物联网产业的三年发展目标,即"三中心、两基地、六体系和一高地"的"3261"战略目标。具体讲就是:基本建成物联网应用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和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初步形成物联网成果孵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初步构建起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推广体系、标准研制与验证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基础体系和产业要素保障体系。规划明确,到2012年,物联网产业力争实现300亿元以上的产业发展规模,形成20家以上龙头企业、集聚100家以上骨干企业。
"打造以物联网企业为核心、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联盟为支撑,立足西部、辐射和影响国内外市场的中国物联网产业高地。"成都市信息办主任刘勇这样阐释成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
产业布局:高新区搞研发双流抓制造
成都物联网产业规划确立了两个产业布局区,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县。其中成都高新区为高端研发区,重点打造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双流县为制造产业区,重点打造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高新区侧重于从研发,从技术角度促进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成都市高新区付学坤副主任介绍,"我们将建立中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整合现有物联网技术;另外还要建立中国物联网信息技术安全中心。"据介绍,高新区将在高新区天府village拿出一栋楼作为物联网发展中心。
作为产业规划中的制造基地,双流县同样会有大手笔。"为了很好地将技术成果转化,我们将建立中国物联网研发中心;生产制造业基地方面,计划投入2亿元,建设6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还将建产业基地,首期1500亩基地将尽快形成效果。"双流县纪委书记任忠介绍。
已有基础:部分产品国内领先
在国内中心城市中,能率先提出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领跑物联网产业,成都自有其优势。资料显示,成都发展物联网产业,在产业基础、研发基础、信息设施基础和应用基础等方面优势明显。
产业基础: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37.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21%。包括电子科大红外成像传感系统、川大智胜视频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国腾集团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惯性器件和卫星导航定位终端等技术都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另外,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成都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食品安全溯源、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物联网应用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为更大范围开展物联网综合应用奠定了基础。
有良好的基础,但我市物联网产业也存在薄弱环节。成都市信息办副主任李长虹认为主要包括缺乏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二是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三是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不足等。
率先示范:首批涉及智能交通等六领域
应用示范无疑是推进物联网产业的最好手段,规划强调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抓好应用示范。2010年,重点将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现代物流、城乡管理、安全监管6个领域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
"这些领域中物联网技术已有所运用。"市信息办主任刘勇介绍,"比如在交通领域,可以在红绿灯口设置感应器,统计车辆过往频率,然后将数据传给智能计算中心,再由计算中心计算出最佳红绿灯时间分配。食品安全方面,在生猪等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应用的基础上,扩大基于RFID标签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物联网体系建设,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的全程追溯和安全监管。另外在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等方面,物联网技术也会示范运用。"
规划要求实施应用示范工程要坚持以用兴业、以市场换投资,促进物联网企业在我市聚集。鼓励企业围绕我市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开发应用市场,拓展产品市场。为推进物联网产业,成都市在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将给予企业大力支持。包括设立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我市物联网重大产业化项目等给予资金支持。
来源:综合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