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作为交通运输部大物流建设战略的试验先行区,探索推动物流园区建设、物流龙头企业培育、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致力于把"制造大省"打造成"物流大省"。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表示,交通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人流和物流,交通部门在建设大港口、大路网的同时,还要建设大物流。交通部门抓物流不仅是推进综合运输的要求,同时有助于实现交通运输行业本身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货运处处长胡奕军认为,过去交通部门对发展现代物流存在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的情况,过于强调市场化,对于货运和物流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对货运市场过度放开,几乎没有准入门坎。刚好又遇到收费公路大发展,货运成本急剧提高,政府和社会资金对这个行业的投入很少,导致近十年来行业中个体企业多出现车辆超载超限经营现象,行业生态出现了问题。
交通部门分析,浙江经济的三大特点决定了"物畅其流"的重要性。一是浙江是外向型经济大省,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必须拥有一个发达通畅的国际物流网络;二是浙江拥有许多"块状经济"带,同时又有4,000多个作为工业生产延伸的商品交易市场,需要区域物流网作为支撑;三是浙江城市化水平较高,决定了物流需要大量的城市配送网。
郭剑彪介绍,浙江在"大物流"建设初期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积极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把物流园区同公路港口一并规划,解决货车到后进不了城、无法作业的困扰,同时提高车辆甩挂运输比例,保证即卸即走。二是大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浙江33万家货运企业绝大多数是散户,不少都是"一辆车、夫妻店",必须通过行业协会引导,培育大的物流企业或物流联盟,增强企业竞争力。三是加快打造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需要实时交换,比如货到哪了、仓储还有多少、如何避免空载等。
过去,浙江物流业的集约化与信息化水平低、企业规模小、重复建设严重、网络化经营格局没有形成,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大物流建设逐步解决,推动浙江交通运输业的转型升级。以甩挂运输为例,相对于普通货车运输,可以提高效率30%至50%,降低成本30%至40%,节省燃料20%至30%。
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测算,按目前的工作进程,到2012年末,全省物流业对经济贡献率将超过13%,物流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600亿元,物流业将占服务业的25%,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同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降到12%,可累计减少物流成本支出约1,200亿元,相当于每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加10%。
据交通运输部门统计,由于物流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去年浙江外贸出口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出口在全国所占份额达11.2%,高于2008年10.8%的份额。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