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海峡导报11月5日讯(本网记者 吕寒伟 崔晓旭/文 巫芳/图)一个名为"鹭江道地下工程"的市重点项目,在轮渡码头搬迁的争议中,被多位专家重提。他们建议,把轮渡码头搬迁和该项目一并规划,今后让汽车都在鹭江道的地下走。
轮渡码头和公交所代表的,是厦门老城区的交通格局和商业格局。昨天,导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支持轮渡码头搬迁计划,但同时也提出中肯建议,轮渡公交搬迁,应结合其它规划通盘考虑。
来自规划局的消息显示,目前规划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方案规划,方案出炉后,将上报市政府重大项目会议讨论。
盘活营平片区
在第一码头对面,是一排营平片区的老房子,长度约200米,饱经岁月,站立在鹭江道上,和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轮渡码头改造,有望将其点亮。
"要把轮渡码头搬迁到第一码头,市政府这步棋下得好。"昨天,市政协特邀研究员、文史专家何丙仲接受采访时,着重提到了这一排老房子,以及它所代表的营平片区。在鼓浪屿上住了60多年,和许多老鼓浪屿居民一样,何丙仲已经搬离鼓浪屿,但还时常"回家"。他对于轮渡码头的看法,既代表了部分老鼓浪屿人的声音,又兼具文史专家、城市研究者的权威。
他认为,轮渡码头的搬迁和改造,应该放到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码头搬迁这一步棋好就好在既缓解了中山路的拥挤,又可以盘活营平片区、大同路。在规划鹭江道新格局时,应将轮渡码头和这一片区的规划同时进行。
衔接轨道交通
轮渡码头搬迁之后,将与BRT枢纽站紧密靠近。BRT未来将升级成为轻轨,轮渡码头与轨道交通如何衔接,市政协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认为相当重要。
他表示,轮渡码头怎么改造是目前最重要的话题。轮渡码头是厦门的窗口,现有码头设施不够完善,场所拥挤,经营杂乱,对厦门的形象只有负面影响,今后,一定要按照窗口的形象进行打造。
首先,要考虑它的功能。轮渡码头、公交,不只是轮渡的交通枢纽,更是整个老城区的交通枢纽,厦门交通格局的一部分,应考虑和社会车辆、公交车辆、旅游车辆,乃至以后的轨道交通怎么对接的问题,比如,这么多的车辆如何停放,"如果没有通盘考虑,不搬比搬好"。
让汽车走地下
一个名为 "鹭江道地下工程"的市重点前期项目,在此次讨论中,被多位政协委员着重提及。
据一份2010年厦门市重点项目的资料记载,鹭江道地下工程和搬迁轮渡公交、码头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解决鹭江道片区车流交织的问题。该工程计划挖一条长达3公里的地下通道,从湖滨西路开始下穿,一直到和平码头才出来,初步预算投资约15亿元。
据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介绍,这条隧道将专供车辆行走,并和附近的地下停车场相结合。此项目一旦建成,也就意味着,车辆都走地下,鹭江道上面变成了大型广场,"就像上海的外滩一样"。
市政协常委朱奖怀、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彭一万都建议,轮渡公交和码头代表的是鹭江道的交通格局,建议此次规划,将鹭江道地下工程一并考虑。
码头统一规划
轮渡码头搬迁后,老码头如何利用一直是关注焦点。
轮渡公司认为,保留轮渡和第一码头两个码头,通往鼓浪屿,能最大限度地疏解客流,特别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起到安全快捷地运送、疏散客流。
鼓浪屿西北部正在建一个新的旅游码头,目前正在修建候船楼,预计明年国庆期间投用,可停放两艘大轮船,到时第一码头可与其形成第二个进出通道。
老鼓浪屿人朱先生从小就生活在鼓浪屿上,码头要搬迁,他有些不舍,"30多年了,坐渡轮都是到轮渡码头"。他建议,政府应分设两个码头,轮渡码头提供给轮渡月票居民、鼓浪屿居民或厦门市民等散客,第一码头可供长途车旅客、大巴旅行团等使用,这样就形成了客源分流。
市政协特邀研究员、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彭一万则表示,不要急着拆掉老码头,功能上可以改作他用,比如作为快艇、游艇的停靠点,总体上,把轮渡码头、第一码头、和平码头、旅游码头进行统一规划,让它们分工协作。
互动 69%的人支持迁移轮渡码头
本报将把市民建议、专家观点转交市规划局
轮渡码头搬迁计划,成为市民热议话题。自本报推出 《老码头 新起点》系列报道以来,不少市民打进本报热线电话、发送短信、在网上留言,参与互动,并提出建议。
通过对电话、短信、网络及实地采访,导报记者搜集到市民的声音中,支持轮渡码头搬迁的占69%,他们认为轮渡码头搬迁可以解决交通乱象,但是怎么改造最为关键;反对轮渡码头搬迁的占30%,他们认为轮渡码头涉及到太多问题,不要轻易搬迁;此外,还有1%的市民认为无所谓。
对于这些市民的建议,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的观点,本报将进行搜集整理,转交给市规划局。声音
石先生:轮渡码头搬迁,厦鼓轮渡的航行里程将增加1000多米,这对鼓浪屿居民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便,但海上观景时间延长,对于前往鼓浪屿游玩的游客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
尤先生:轮渡码头要搬到第一码头,就要做成"无缝接轨"。比如安装直接扶梯到二楼,或者地下通道到对面坐车,上站就可以直接坐车,不要再过马路或者过红绿灯。就像火车站一样,一步到位。
(来源:东南网)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99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