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航运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今年7月,全市共有航运企业187家,各类船舶5000余艘,载重吨约700万,占安徽运力的40%左右,从业人员突破10万,成为安徽名副其实的航运中心,促进了皖江经济带的整体崛起。
"十二五"航运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现代航运业的发展离不开船员,船员作为水路运输最终的实现者和推动者,在水运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船员队伍建设存在船员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船员整体素质不高、船员服务机构竞争无序、船员严重不足,甚至出现了新船出厂找不到人的现象。由于船员职业辛苦而又单调,在我国经济生活日益好转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愿从事航运业。目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航运业普遍面临船员紧缺的局面,船员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航运界共同的问题。
为更好地加强船员队伍建设,建立船员劳务市场,服务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政府重视,部门联动。针对目前芜湖航运业快速发展的现状、船员市场的混乱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建议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认真研究我市船员、涉航行业等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水运发展战略及相关配套政策。同时密切联系皖江周边各大城市,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做好皖江水运这篇大文章。
二是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适时建立芜湖船员市场。对我市船员中介服务机构、船员培训服务机构进行整合、集中、规范,建立统一的船员市场,为院校学生以及广大船员提供一个集交易、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场所,解决涉航企业招工难、船员求职难的供需矛盾。
三是建立完备的船员培训考证体系,提高船员整体素质。尽快整合规范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芜湖众多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办学优势,采取升级或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办学范围,争取海船船员培训资质,同时扩大招生范围,加快人才培养。积极争取海船船员证书注册考试发证的授权,方便长江船员取得海员证书,创造条件让更多的高素质长江船员持有江海双证,使海船进江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四是建立芜湖水上政务中心。参照市行政服务中心模式,对芜湖海事局、芜湖港航局以及皖江船员管理中心三个单位的政务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芜湖水上政务中心,统一办公地点、统一办事标准、统一信息平台,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要为船员市场提供经营场所,减免相关税收。针对船员职业流动性大、风险度高、劳动强度大的特点,适度减免船员个人所得税。采取减免学费、签订委培协议、配套助学贷款等,引导鼓励城镇、农村的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航海专业。建立船员劳务产业纠纷解决机制,引导船员市场向法制化方面发展,减少劳务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酌情设立船员管理风险基金,由政府或主管部门、中介机构、船员个人共同出资设立。
(来源:芜湖新闻网)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99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