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港建设给力“后发崛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2-28浏览次数:0

  大海犹如母亲般,用海风轻轻地吹拂着这座美丽的海湾城市,"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这里的人民世代生活都与海结缘,与海作伴。

  这里同样拥有令人羡慕的港口优势:湛江港是粤西和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港池开阔,岸线绵长,屏幛良好,浪静水深,终年不冻,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海港,于1956年5月1日开港。目前已建有30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陆岸油码头和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直接通航的国家和地区100多个,初具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规模。2006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湛江港确定为我国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的主体港,湛江港的地位和优势进一步凸现。湛江港不仅是物流枢纽,而且凭借与国际原油、铁矿石产区海运近的有利条件,形成独有的、颇具竞争力的优势,成为临港重化工业布局的最佳选择。

  "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城市发展战略下,港口的发展正在不断快马加鞭,为这座美丽的海湾城市"后发崛起"带来强劲的发展动力。

  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可达1.35亿吨

  从湛江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该市规划港口岸线约166公里,目前已使用港口岸线约13公里。湛江市除拥有湛江湾内的天然深水良港外,还有海安港、流沙港、营仔港等一批港口,全市规划港区达12个之多,形成以湛江港为主枢纽的环雷州半岛港口群。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湛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视察湛江港时的重要指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把"发展港口运输"提升为"发展港口经济",提出了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和海湾城市"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科学规划湛江港口发展,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构建区域性航运和物流中心。至2010年10月底,湛江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25个,其中万吨级泊位33个,年综合货物通过能力达1.1亿吨/年(其中货物7926万吨/年、集装箱16万TEU/年)。2008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成为西南沿海港口群的主枢纽港和唯一的亿吨大港。今年9月20日,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截止11月20日,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9亿吨,同比增长17.5%,预计全年可达1.35亿吨。

  十年奋进,湛江跻身亿吨大港

  进入"十一五"期以来,湛江市深入贯彻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港口建设,积极拉动湛江市经济加快发展。目前,已建成30万吨级原油码头2个、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1个,航道等级提升到30万吨级。港口建设投资不断加大,预计"十一五"完成港口建设投资约47亿元,比"十五"期翻了一番。其中,2010年港口建设项目完成投资约11亿元,在建项目14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新增泊位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1285万吨/年。霞山港区30万吨级散货码头、宝满港区2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湛江钢铁基地砂石码头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同时,加大了对设施陈旧、码头等级低的老码头升级改造,将3.5万吨级的调顺岛300#泊位改造提升为15万吨级泊位;县域港口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徐闻县、雷州市、坡头区等一批改善陆岛交通设施落后的陆岛交通码头积极筹措资金开工建设。

  近些年,湛江港口生产快速发展和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一是湛江市委、市政府连续五年把港口建设现场会议作为市委、市政府新春开年之后首个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研究布置港口工作,现场解决港口生产建设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港口生产建设,市委、市政府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决定》,一系列鼓励港口发展的政策有力推动了湛江市港口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港口龙头企业湛江港集团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运作模式,发挥了港口骨干企业的作用,实现货物吞吐量大跨越。2007年9月湛江港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牵手招商国际,引进外资16.2亿元,湛江港集团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招商国际的加盟,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推动湛江港向现代化、国际化港口迈进。改制后的湛江港不断加强货源市场开发,优化调整货种结构;加大新航线的开辟力度,实现港口腹地延伸、货主多元化,实现货物吞吐量大跨越,发挥港口龙头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三是加强通关软环境建设。不断加强与海关、海事、边检等有关口岸单位的协调沟通,改革查验方式和通关流程,为港口、船舶、货主开辟进出口"绿色通道"。

  经各方努力,合力兴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大跨越。2000年-2009年,湛江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7.8%。2008年货物吞吐量一举突破亿吨大关,成为粤西乃至环北部湾首个亿吨大港,达到10404万吨;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湛江市港口生产逆势上扬,仍然以两位数的增幅持续增长,完成货物吞吐量11838万吨;今年9月20日,全市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亿吨,预计全年可超过1.35亿吨,连续三年突破亿吨大关,湛江市南方亿吨大港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展望"十二五"规划

  港口发展完成总投资超过13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湛江港口建设将以加快深水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为重点,以优化泊位结构,提升港口功能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港口建设,加快开发建设霞山港区、宝满港区、东海岛港区"三大港区",全力推进完成钢铁基地配套码头建设和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工程;加快完成老港区码头技术改造;加快完成航运集团船厂搬迁;开发和整合县域港口资源,建设坡头、徐闻、吴川、雷州、廉江等货运码头和陆岛交通码头,形成布局合理、互为配套、功能齐全的港口设施体系。配套完善锚地、航道等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完成4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和锚地改造工作,以满足港口发展需要。

  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总投资超过130亿元,建成东海岛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码头、霞山港区30万吨级散货码头、宝满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等,争取开工并完成湛江钢铁厂项目配套码头、东海岛港区通用杂货码头(迁建)工程、东海岛港区液化石油气(LPG)搬迁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以及40万吨级航道工程、亚士德航道一期工程、湛江港锚地改扩建工程等。至"十二五"期末,争取动工建设东海岛港区东头山岛油品码头一期工程(45万吨级原油泊位和10万吨级成品油泊位各1个)、宝满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3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霞山港区散货码头扩建工程(10万吨级泊位1个)和徐闻港区荔枝湾作业区万吨级通用码头工程等。

  通过"十二五"期港口建设,未来湛江港将发展成为国际深水大港,具备运输组织、装卸仓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通信信息、综合服务和保税、加工、商贸、旅游等功能。随着港口结构的调整与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湛江港将成为一个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运输为主,临港工业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