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旱情导致西江上游来水不足,长洲水利枢纽库区蓄水骤减,尤其是春节以来,坝上库区出现了船舶滞航情况。为了减少船舶滞航,梧州市已启动长洲水利枢纽通航应急联动预案Ⅱ级响应,船闸管理的相关单位全力协调通航,日通航能力提高到双向150艘。
据了解,造成滞航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受去年底西江上游地区降雨量减少,以及上游来水量持续偏少影响,2月10日以前,日均入库不足1000立方米每秒,较历年均值偏少15%。而为保供水、保通航,按照珠江水利委员会的要求,长洲水利枢纽日均出库流量为2000立方米每秒,长洲坝上水位由正常蓄水位20.60米降至18.60米运行,对西江航运造成严重影响。二是长洲水利枢纽1号船闸按照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的批复,从2月8日开始停航维修,长洲船闸的通过能力有所降低。三是由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经济复苏,春节后所需原材料时间提前,导致广西开往广东的船只激增,过闸高峰期从2月7日就已经出现,比往年提前了5天左右。
广西长洲水电公司会同梧州航道管理局、梧州海事局、梧州市交通局港航管理处四方联合为此发出通告,加强春运期间船闸通航秩序管理。长洲公司尽全力争取珠委和广西电网的流域调水,增加上游库区放水流量,尽可能满足通航基本需求。同时,为提高船闸运行效率,还加强对坝址上下游船舶的现场管理,及时挑选满足水深的船舶通行,将日通航能力提高到双向150艘,缓解长洲航段的通航压力。此外,针对滞航,为最大限度利用好水资源和防止大量船舶滞留,船闸、航道、海事、港航管理单位将积极向上游港航处(局)、航运企业宣传引导合理配载和货物分流。
据了解,截至2月15日16时,长洲枢纽坝区航段滞航船舶数量为588艘,均为下行至广东方向的船只。
(来源: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