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运输组织(IATA)理事长皮西尼亚尼昨日在香港表示,香港应尽快兴建第三条跑道,才可确保机场有足够处理能力,保持航线网络高连接性的优势。该会已预期,在2009年至2014年期间,香港的国际航空货量年均增长将是全球最快,而中国内地的航空客运量增幅亦是全球第一。他指出,香港只有增加第三条跑道,才可从航空业继续获得经济利益,必须现时就开始落实规划。
本港机管局正密锣紧鼓筹备在上半年进行咨询的《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当中有关第三条跑道的计划安排备受外界关注。皮西尼亚尼指出:"香港机场两条跑道目前每小时60架次的航班升降量,已反映机场处理能力实在有限,即使逐步将航班升降量增至每小时68班的最高极限,亦只足够应付每年5500万人次的客运量。以去年香港机场客运量近5100万人次推算,已占跑道最大处理能力的90%。"
两跑道处理量达九成
他表示,香港国际机场在1992年规划之初,已目标在2040年成为客运处理能力达8700万人次和货运处理能力900万吨的国际级机场,就目前的客货运量数据显示,增长速度明显比所有在90年代作出的预期更快。他认为,虽然机管局早前已公布中场范围首期发展计划,提升大楼的客运处理能力,但现有两条跑道接近饱和,第三条跑道是从根本上直接影响机场的竞争力。
本地航空业占GDP8%
皮西尼亚尼称,香港能成为国际航空枢纽,主要是由于航线网络的连接性,而航线网络需要机场足够的处理能力支持。IATA指,在香港投身航空相关行业的人数多达25万人,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的8%。"假如香港想继续从航空业取得经济利益,就需要第三条跑道。你可能不同意香港在2015年或2020年需要它,但它确实是必要的,而且必须现时开始落实规划。"
根据该会预测,香港机场货运量将在 2014年达到530万吨,届时香港会是第二大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此前5年的年均增幅为12.2%,增幅将是全球最高。而香港的国际旅客数量同期会进一步增至6220万人次,将成为全球第10大国际客运市场,此前5年的年均增幅则达6.7%。
IATA日前点名批评英国的民航政策,皮西尼亚尼昨日再以英国为例,勉励本港政府在推动民航政策时,至少要比英国明智。他直言,虽然英国是国际民航业的传统领先者,但该国政府近年没有有效规管机场发展,同时加征多余税款,令当地机场沦为二线,航点数目竟比1980年代减少20%,他不希望香港重复英国的例子。
内地线客运量年均增10.8%
另外,皮西尼亚尼亦特别指明中国市场对国际航空市场的重要性。该会早前预期,全球国际航空客运量会在2014年增至33亿人次,较2009年增加8000万人次,中国内地会是最主要的新增旅客来源。
他表示,中国内地的国际航空客运量在2014年会达到8210万人次,此前5年的年均增幅为10.8%,国内航空客运周转量同期则会升至3.79亿人次,期内年均增幅达13.9%,两项增幅均属全球最快。届时内地会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内航空市场和第八大国际航空市场。内地航空货运亦会继续高速增长,国际航空货量在2014年会升至380万吨,此前5年的11.7%年均增幅紧随香港之后,属全球第二高,将成为世界第五大航空货运市场。
不过,面对中国空运需求不断增长,皮西尼亚尼亦特别指出,珠三角地区民航空域的繁忙程度位列全球三甲,区内有多达5个机场,中国有关部门有必要尽快解决区内空管问题,他亦期望中国能在国际航空发展上扮演更积极角色,例如开放更多空域、推动国际民航市场自由化和业内环保发展。他表示:"或许有一天业界能在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芝加哥公约》以外,签署《北京公约》。"
IATA属于由航空公司组成的国际协调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成员航空公司约230家,代表全球93%的定期航班运量。
(来源: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