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速度提升是关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3-11浏览次数:0

  正在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比较于上一个五年规划,交通运输业作为一章单独列出,体现出该行业在新时期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拉动内需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另外,(草案)还专门提出要完善区级交通网络,建设城际快速网络。可见,构建高速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综合运输业快速发展 拉动内需成效显著

  "十一五"是我国综合运输投资力度最大,进度最快,运能增加最多的五年,初步了解决运力紧张的情况,瓶颈制约基本缓解,特别是我国铁路迎来史无前例的高速、跨越式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 万公里,增长了20.7%。随着"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实施,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开始运行在全国各地,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3月4日公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5年增加 63.9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港口总数达到400个,生产泊位3.1万多个,深水泊位1500多个,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达到20个,内河航运达到三级以上标准869公里;新建机场34个,机场总数达到175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面,"十一五"总计完成约7.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铁路预计完成2.4万亿元(未含城市轨道交通);公路预计完成3.9万亿元;水运预计完成0.49万亿元;民航预计完成0.3万亿元。

  --构建高速交通运输体系将继续成为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

  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000公里,加上2011年即将开通的包括京沪高铁在内的众多高铁干线,总里程预计将突破1.3万公里。即便如此,高铁在整个铁路运营里程整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全国人大代表、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两会期间表示,未来5年,中国铁路网将达12万公里,并将侧重在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地区适度发展高速铁路。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认为,按照规划目标,到2012年,中国的高铁总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基本完成"四纵四横"的高铁路网主骨架建设。为保证目前已开工的"四纵四横"在建项目,2011、2012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应维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后,将放慢高铁建设速度,缓建和减少新开工高铁项目。同时根据情况,保持或适当调整现有普通铁路的建设计划。

  据预测,"十二五"末期,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预计将基本建成。届时,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有望达10万公里,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而(草案)则指出了具体建设重点,即基本形成由7条放射线、9条纵线和18条横线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8.3万公里,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

  --区际交通、城际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区际通道主要是指连接各大经济区、城市群间的大通道交通走廊,不仅连接两端的特大城市、城市群,而且沿线连接许多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基本上都是我国人口密集、产业聚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各类客货运输流量大、强度高,是各地区交通网络依托的主干骨架,是国家综合运输网络的大骨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交通命脉。

  全国人大代表、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将建成一张综合的铁路网。这个网上层是快速铁路,将达45000公里,其中包括少量高速铁路和一部分城际铁路;但主要还是包括货运和客运在内的,平均时速在200公里以下的的区际干线。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张铁路网将达到12万公里左右,未来五年将按照规划逐步推进,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客和货运的需求。

  另外,由于我国以大城市、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和区域一体化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区域内特大城市之间、特大城市与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紧密,带状城镇走廊、产业走廊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城际交通将进入相当长的高速增长期。

  近年来,各城市之间致力于发展"一小时"甚至"半小时"交通圈等城际交通路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7日表示,未来广东发展要继续促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而珠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珠三角轨道交通圈,可以预见,未来珠三角城际交通还将继续得到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也表示,在"十二五"前三年,尽量加快区域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小时、半小时交通圈。同时,建设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提升城市中综合交通运输速度

  此次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这充分显示出政府致力于提升城市中交通运输速度的决心。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事业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当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公交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客运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必经之路。

  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难题,近年来,不少城市抓紧开展地铁项目规划和建设,但编制轨道交通网难以一蹴而就。九三学社中央在提交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在这一网络尚未建设到位的若干年内,应着重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增加城市道路供给。

  为此,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具体的改善目标:"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比率。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路线,规范建设标准,有序推进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规范发展城市出租车业,合理引导私人机动车出行,倡导非机动方式出行。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出行效率。统筹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来源:新华社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