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汽车民族自主品牌也正顺势崛起。2011年2月18日,奇瑞汽车大连分公司疏港路工程破土动工。作为奇瑞汽车一条重要对外物流通道,该公路不仅会成为大窑湾北岸集装箱码头和后方物流配套区主要的疏港通道,也是今后大窑湾北岸集疏运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该条公路的动工,大连汽车物流城的建设也已全面展开。从3月至5月中旬,大连保税区将每周开工建设一个市政项目,全年计划再投资49亿元,全力推进大连汽车物流城道路、供水、电力、热力、污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月17日,记者走进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扑面而来的是这里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经济发展区域所彰显的勃勃生机:有快速崛起的现代化港口设施、有一望无际的集装箱堆场、有码头边依次停靠的国际大型船舶、还有公路上密集穿梭的集装箱车辆。在汽车码头西侧,总投资7亿元、年产整车3万辆的大连曙光汽车暨零部件制造基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利用大连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大连保税区成为全国行政管辖面积最大的保税区契机,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总体要求,大连保税区依托自身区位、港口和政策功能优势,加快由单纯政策功能区向政策与产业功能叠加的综合经济区转型,全力推进大连汽车物流城建设,打造国内最大、世界有影响的国际能源港,构建作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推动保税港区政策功能向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地区拓展和延伸。
作为东北最大的进口汽车集散地,大连保税区拥有百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利用现有优势,大连保税区加快推进大连汽车物流城建设。目前,大连汽车物流城概念性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已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奇瑞、曙光、鹏迪等汽车项目快速推进,年底前奇瑞项目主体厂房建成,曙光第一台整车下线。还有两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一家高级大客车制造企业正在办理注册手续,正在筹备建设中的为奇瑞或曙光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达40多家。
"随着汽车物流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断完善,保税区将逐步形成汽车产业区、保税物流区、亮甲店工业区、青云河生态旅游区、能源港区等五大产业园区板块。"通过大连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宋晓波的介绍,不禁让人在脑海中勾画出一幅保税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截至2月份,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7亿元,同比增长15.3%;市场交易额200亿元,同比增长25%;内引外联资金27亿元,同比增长39%;税收7.8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47.6%。
保税港区不仅是大连的,也是辽宁的,是东北的。在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后,大连保税区管委会领导便形成全新的发展思路:建设大窑湾保税港区,是国家着眼于进一步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和地位,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保税区应该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大窑湾保税港区的政策功能优势,努力成为牵动和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
战略已定,随之而来的是大连保税区掀起了由政策功能区向综合经济区和现代化新城区转型的发展热潮。据了解,拥有世界500强背景的大连延锋江森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塔奥(大连)汽车制品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入区;辽宁省低碳与绿色建筑产业基地项目,能源港区新港油品储运分拨基地6个在建项目以及北良港区稻谷转运基地、植物油精炼等项目快速推进;物流、贸易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大窑湾保税港区运作规模和水平持续提升,物流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全区前两个月完成市场交易额200亿元,货运总量达到785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25%和18%。
"过去,大连保税区作为一个政策功能区,没有社会职能。现在,随着辖区面积增大,人口增多,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据宋晓波介绍,2009年,市委、市政府从全域城市化的战略高度,把二十里堡划归大连保税区代管。大连保税区由此肩负起了服务辖区居民、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责任。"十二五"期间,保税区民生事业蓄势待发,特别在2011年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为区内居民办好9件实事,范围涉及到回迁安置、学校建设、就业培训、城市自来水、社区公园、独生子女奖励、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社会保障和助医、助残等方面。
"要利用政策优势,进行放大,要利用大连汽车产业的体系完备优势,发展壮大,要利用能源产业的朝阳优势,抢战先机。"随着保税港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政策功能趋同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十二五"时期,大连保税区将按照"一城"、"一港"、"一个核心功能区"的定位,全面实施区域转型、产业升级、区区联动、功能拓展四大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开放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区域环境,提高民生质量,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中国北方以出口为主导、新能源为方向的大连汽车物流城,国内最大、世界有影响的东北亚重要的绿色能源港和生态宜居型综合卫星城。
(来源:大连天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