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宣布启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是国家给予的"含金量最大的政策"。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天津启动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实施计划,金融创新、土地管理、涉外经济、行政体制等改革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据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介绍,新的三年实施计划主要包括十个领域、20个重点项目:
金融体制改革创新。一是创新金融业务和防范金融风险。滨海新区启动外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试点,探索设立以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的母基金(FOF)、对冲基金;探索融资租赁公司发行债券;加快发展科技、农业、消费、航运等产业金融;继续推进金融综合经营试点,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指标体系。二是健全创新型市场体系。争取建立滨海新区柜台交易市场;完善创新型交易市场制度,增加交易品种。三是深化金融对外开放。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探索在东疆保税港区开展离岸外汇交易等业务。四是建设金融改革试验区。吸引和支持设立保险法人机构,加快于家堡国际金融区建设。
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一是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开展东疆保税港区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创新等试点,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实现10平方公里封关运作,争取设立东疆免税岛。二是进一步提升航运和物流功能。研究设立国际航运交易所,推进港口、口岸和保税功能延伸,完善大通关体系。
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建立土地利用指标考核体系,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体制机制,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模式;探索委托整理、发行土地债券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多渠道筹集土地储备收购基金;探索建港造陆形成的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管理办法;明晰农村集体土地权属,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建立耕地保护基金。
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创新科技研发转化模式。完善中科院、科技部、天津市会商制度,推动国家重大平台建设;引导各类投资基金参与科技"小巨人"企业投资,在"小巨人"企业进行股权激励试点;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快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争取国家专利审查改革试点。二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和博士后科技创新资助计划;建立人才特区。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加大产业类和投资类国有企业的重组整合力度,培育1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公司;推进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核心资产上市,支持民营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经营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国企改革。
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推进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和农村居住社区 "三区联动"和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农村城镇化的"三改一化",加快扩权强镇和城市化进程;加强京津冀、环渤海区域合作,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和服务合作机制。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建立促进污染物减排和资源节约的机制。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及其评价考核,建立健全污染付费制度,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搞好中新天津生态城 "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性示范区"建设。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推广天津泰达、北疆、临港、子牙和华明等特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争取国家批准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展主要污染物市场交易和建筑能效市场交易,研究实行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增减平衡的方法和政策。
黄兴国说,天津启动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主要着眼于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实现大的突破,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全国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