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研招专访:“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6-14浏览次数:213

"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专访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黄有方、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余思勤

   主持人:欢迎来到中国教育在线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黄有方教授和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余思勤教授,下面请黄校长给我们介绍一下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吧! 

   黄有方:上海海事大学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是我国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1986年7月成立研究生部,负责全校研究生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学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高校教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6个专业硕士点,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涉及工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五大门类。同时,具有单独入学考试招收在职研究生的自主权、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可以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具有外国留学生招生权。另外,与国内外许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有合作或交流。学校目前每年招收统招研究生近1300名,各类在校研究生3000余人,已向全国港航企事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近9000名毕业生。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我们是我国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我们在研究生教育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那么我们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和定位是什么呢?

   黄有方:2009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是指导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2008年9月签署的《上海市人民政府 交通运输部 关于共建上海海事大学的意见》明确,上海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将统筹规划并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上海海事大学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保持其交通主干学科的优势,并努力使其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上海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鼓励上海海事大学主动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社会急需的交通特色专业,并加大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持力度,共同支持学校航海类等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争取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海事大学。把上海海事大学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海事大学,成为航运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的主要基地之一,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支撑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航运技术与管理学科专业建设》项目的提出,符合国家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的战略需要,符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人才和科技的迫切需求,也符合学校建设高水平海事大学的发展定位。

   主持人:您刚才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定位,那么,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和定位呢?

   黄有方:为了实现在2020年成为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我们提出了要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以发展和质量为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管理"质量工程",围绕研究生招生、培养、论文等全过程进行提高质量的各项工作。一方面,通过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来积极探索海事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学位点建设力度,积极建设新增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努力使学校的学位点分布合理,研究生规模有序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学校从教学型转向教学研究型做出贡献。

"复试时调剂生与第一志愿考生同等对待"

   主持人:下面我想请教一下余院长,从校名上来说,上海海事大学会不会因为"海事"两字,使一部分别的院校的考生不敢报考?学校校外生源报考持什么态度?如果是积极的态度,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吸引更多的考生关注和报考呢?

   余思勤:确实,上海海事大学有些研究生专业是有自己特色的,比如海事方面的专业交通运输、海商法等,但总的来说,其实大部分专业设置都是适合所有考生报考的,无论在试题还是录取方面都没有专业限制。相反,每年我校录取的研究生有80%以上都是外校考来的学生,并不会因为个别专业的特色而限制学生报考。所以说,我们诚挚欢迎全国各个院校的毕业生报考我校研究生。

   为了吸引全国优秀大学生来报考我校,我们也采取多项措施,比如说,为了适应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及顺应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我校实行2至3年的弹性学制;近几年对正常录取的研究生都给予了几乎100%的公费指标;同时还设立了包括"创新奖学金"、"优秀课程奖学金"、"优秀论文奖学金"在内的多项奖励学习制度,等等。

   主持人:航运业意味着跨洋出海,那么上海海事大学在为研究生提供国际交流方面有哪些举措?

   余思勤:上海海事大学历来重视并不断发展与国外(境外)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智利、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波兰、瑞士、瑞典、丹麦、挪威、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埃及、越南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近30个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此外,我校还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举办了多个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项目。在合作办学方面有:1995年起,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合作举办中荷工商管理硕士(MBA)班;2001年起,与美国圣马丁大学进行商务英语、会计专业合作办学;2004年起,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国际运输与物流硕士项目;2007年起,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合作举办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项目;2007年起,与荷兰泽兰德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两个项目。我们还与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波罗的海航运公会、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从学术交流方面来说,2004年起,我校每年都会派学生到世界海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7年起,我校每年派10多名硕士研究生到法国南特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7年起,我校每年派多名硕士研究生到美国德州大学为期一个学期学习交流;2008年起,我校和韩国釜山大学双方共同实施一项在校研究生的交流学习活动,由双方共同选拔一批优秀的在校研究生到对方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复试时调剂生与第一志愿考生同等对待"

   主持人:目前,由中国教育在线承办的"研招会"即将举行,很多考生可能会关心,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招生名额是否会增加?是否会增加新的招生专业?或者还有其他目前公布的政策或消息?

   余思勤:我校近几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基本保持稳定,每年招生规模控制在1200人左右。是否会增加新的招生专业,则要根据国家政策和我校的研究生发展方向确定。

   主持人:上海海事大学在为考生报考等方面提供了哪些便利?考生如果想提前联系导师,有没有这方面的渠道?

   余思勤:我们将及时将新的招生政策在我校研究生部网站公布,如招生简章、考试大纲、历年考生录取分数及录取人数、近几年的专业试题。另外,我们在网站上都公布各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考生可以通过他们与导师沟通。

   主持人:有一些大学的研究生专业招生对同学力和跨专业提出了限制,上海海事大学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基于什么考虑?

   余思勤:有。比如说,一些专业要求必须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0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有相应专业的本科主要课程进修成绩单,并在工作中有较大贡献,方能报考。另外像报考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专业的同等学力考生,必须通过八门相关专业本科课程的考试。此外,同等学力考生参加统考初试科目合格后,在进行专业课考试时,需要由所在招生学科专业确定加试本科二门主干课程。这些限制主要是为了了解对考生对报考专业的掌握程度。

   主持人:每年研究生报考时,都有一部分考生需要调剂才有机会入学,那么,上海海事大学是否会重视考生的调剂愿望?

   余思勤:应该说,我们学校历来很重视调剂生,复试时调剂生与第一志愿学生同等对待。"我们欢迎任何对报考专业有扎实基础又有较强创新思维的学生报考"。

   主持人:目前有不少二三类院校的学生考研的愿望比较强烈,上海海事大学会不会在招生时不看重这类院校的考生?

   余思勤:实际上,只要该考生对报考专业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我们都欢迎他们报考。

   主持人:那么在复试环节,上海海事大学最看中考生哪些方面的素质?通过哪些具体环节来进行选拔?

   余思勤:在复试环节,我们最看重的是考生对报考专业的学科理解程度、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等。主要通过笔试、综合面试以及实验等考察方式进行选拔。

   主持人:能否介绍一下上海海事大学这几年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与其他大学的研究生相比,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在求职时,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余思勤:我校研究生的毕业去向呈现多方向宽领域的态势。比如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继续读博深造,到企业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到基础教育领域,报考公务员,当然还有自主创业等。说到我校毕业研究生的优势,可以说,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他们都具备突出的航运物流领域知识。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