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燃""煤""之急 钦州港天盛10万吨级煤炭码头投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0-17浏览次数:3

    10月5日,一艘满载煤炭的货轮缓缓靠泊在钦州港天盛10万吨级煤炭专业码头,这是该码头上月正式投产后迎来的第10艘"海运煤"轮。该码头的建成投产,是改变我区煤炭能源储备、配送结构的重要平台,也是我区煤炭能源保障的战略性"支点"。

  我区目前年消耗煤炭约6000万吨,自采煤量约800万吨,是缺煤大省(区)。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全区年煤炭消耗量将增长20%,"十二五"期末,年消耗量将达1.2亿吨,煤炭供求矛盾更为突出。

  破解燃"煤"之急,钦州港的广西天盛港务有限公司抢占了制高点:建设大能力专业码头,建立"北煤南运"供应体系和海外煤炭配置基地。

  钦州港崛起煤炭专业码头

  没有煤,电厂就无能为力,没有煤,工业就没有热气。严重依赖外调煤炭的现实,使煤炭能源安全成为我区严峻的课题。

  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西天昌投资有限公司意识到,进口煤炭是广西经济发展的能源战略,市场潜力巨大。因跨区域陆路大宗货物运输瓶颈难以突破,公司转身向海。

  2002年初,该公司投资6亿元,在钦州港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西天盛港务有限公司,组建集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为一体,以销售石油液化气、成品油、煤炭及化工产品为主的大型能源企业。

  4年艰辛,梦想成真。2006年11月,一个7万吨级煤炭码头、5万吨级油气码头在钦州港崛起,设计吞吐能力400万吨/年,煤炭堆场20万平方米,可同时堆载100万吨煤炭。

  这是我区第一个煤炭专业码头,已成为广西众多火电厂及水泥厂的重要煤源。中央和自治区领导曾多次视察该港区,给予充分肯定。在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期间,该公司及时为广西重灾区提供4000吨石油液化气及十多万吨电煤,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集体一等功"。

  "这仅仅是开始,我们正在打造广西乃至西南的煤炭物流通道和储备配送基地。"广西天昌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耀宗说,2009年投资的10万吨级煤炭专业码头已在今年9月投产,一、二期码头同时使用,吞吐能力每年可达2000万吨,成为广西最大的煤炭专业码头。

  在初秋的阳光下,钦州港鹰岭作业区内的天盛港务码头十分抢眼。这是一个现代化、专业化程度很高的10万吨级煤炭码头:卸船机、斗轮堆取料机、皮带机系统都是国内外行业内最先进的,还有32万平方米的储存场地以及铁路专线和火车、汽车自动装卸楼。

  在该港区,四门大型桥吊耸立在轨道上,数十台专业的装卸机械各司其职,通过专用的传送带,将来自四面八方的煤炭,源源不断地传送到装配大楼,发到全区各地。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