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突围:冲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2-03浏览次数:66

   最近,大连市市长李万才率市政府代表团到宁波港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宁波港在建设和运营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李万才希望宁波港与大连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南北两港携手共同发展。

  这背后是,大连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连续两年坐上世界第一的交椅,而大连港还在为达到1000万标箱的目标而苦苦挣扎,现在这个目标只完成了不到2/3。

   曾几何时,按"广大上青天"的排名,大连港在全国的实力超过上海港,更不用说青岛、天津以及渤海湾的一些港口,但这些年来大连港却被纷纷超越。

  腹地优势不再

  "大连的竞争优势在改革开放之前,比营口、锦州、丹东强很多,那时候就连上海也不如大连。"大连海事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斌告诉记者,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调配一切资源,而大连港作为粮食的集散地和石油出海口吞吐量一直名列前茅。

  不过,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2000年交通部把港口下放到地方,大连的短板就显现出来了。计划手段配置资源的基础消失之后,港口的竞争开始依赖市场,而此时腹地经济的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直到2003年以前,大连港根本没有把青岛港和天津港当作竞争对手。刘斌告诉记者,"那时青岛的口号是向大连学习,而且经济水平要比大连低得多,而那时大连更没有把天津放在眼里。"

  然而,到2010年这两个港口城市经济实力已经远超大连。

  北京、河北加上天津自己形成天津港的经济腹地,这些经济总量加起来总共有六七万亿元。大连的经济腹地主要是东北,而2010年黑吉辽三省经济总量加起来只有3.6万亿元,青岛的腹地山东一个省的经济总量比整个东北的总和还要多。

  "过去我们讲"广大上青天",80年代大连是外贸出口第一大港,现在落后了。"大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于连生告诉记者,"这种落后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东北腹地的产品跟不上,集装箱才200万箱,人家都达到了1000万箱。"

  不说整个东北,即便是在省内,大连这种不明显的经济腹地优势也遭到蚕食。营口港、丹东港和锦州港加起来,吞吐量已经超过大连港了,大连港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沈阳经济区的崛起对于营口港来说是最大利好,由于沈阳和营口之间距离近而且经济、文化联系紧密,营口港成为沈阳经济区的出海口,大连港的很大一部分货运量被营口港拿走了。

  大连的产业结构对东北的辐射不大,而沈阳中心城市群GDP占了辽宁省的60%,人口接近70%,东北的辐射性很强。大连在地缘上和沈阳距离近400公里,经济联系不多,文化上两个城市的接触也不多。

  冲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如今,辽宁省内的营口港、丹东港和锦州港开始迎头赶上大连。

  由于有沈阳经济区的辐射支撑,营口港采取高杠杆的措施把港口发展起来,2011年营口港的货运量可以达到2.6亿吨,几乎要赶上大连港的3亿吨。

  而锦州港一年吞吐量净增500万吨到1000万吨左右,主要是运输来自蒙东、辽西地区的煤炭、粮食,尽管这样每年它的吞吐量也是五六千万吨,对分流大连的货量作用也是不可小视。

  刘斌认为,现在让大连港更有压力的是丹东港的发展,丹东港有5千多万吨的吞吐量,而且是私有化的地方港,准备大投资、大发展、大开放、大建设。

  "丹东港、营口港、锦州港的吞吐量加在一起总共有近3.8亿吨,大连港是3亿吨,整个东北的货物6.8亿吨都集中在这个地区,大连港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因为从地图上看,两边挑着锦州、营口和丹东,这三个地方对大连形成铁壁合围。"

  "有竞争是好事,这样彻底打破了大连老大的地位,过去大连港老是缺乏服务意识,现在逼得我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服务方式。有了营口的竞争之后,大连的港杂费不也降下来了吗?"于连生告诉记者,大连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应该发掘自身的优势。

  大连港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与胶东半岛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东北的门户。于连生认为,大连最大的优势是发展国际班轮航线,"上海洋山港的运费非常高,为什么货物还要走那,就是因为有班轮航线,有竞争力。"对整个环渤海湾港口合作来讲,从大连港往天津港、锦州港、秦皇岛港走,可以实现合理分工并节约资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