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园区"愿景
虽然有天津滨海新区的步步紧追,但对于"自由贸易园区"的头衔,浦东还是拿出了志在必得的信心。
自由贸易园区的最显著特征是,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制度。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关税、增值税,流通可减免流通税,通关速度和便利程度将大大提高。
在硬件环境上,上海有着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历史积累条件和优势。从1990年诞生了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600648,股吧)保税区"之后,上海的步伐一直领先。不仅外高桥保税区迅速成为目前国内经济规模最大、业务功能最丰富的特殊监管区,进入20世纪后,全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第一个保税港区、第一代保税空港相继在沪问世。2009年11月,这些"第一"又融为一体,组成上海综合保税区。
综合保税区实现了"三港三区"联动发展,带来的效应是巨大的。据浦东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韩可胜介绍,在跃居全球首位的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中,九成是上海综保区的贡献。2011年前三季度,综保区商品销售额、进出口总额和工商税收3项指标增幅均超过25%,具有总部性质的营运中心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升到46%,加工制造业中高技术产值占比提升到64%。"这均意味着上海综保区的贸易功能强大、经济效益良好、经济结构优化,为转型、为自由贸易园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韩可胜说。
尽管如此,因为涉及到的部门众多,所以创立自由贸易园区依然困难重重。浦东首先提出了在洋山自由贸易区开离岸账户的设想,却再次遭到了来自各部门的反对,理由是没有细则。在探讨可行性时,浦东的相关负责人又缩小了范围,提出在非居民企业中先行先试,因为非居民企业本来就是外国公司,不受限制。当这一步取得妥协后,他们又开始向居民企业探索。
推进的过程犹如蜗牛一步一步向上爬。"第一步的突破得来不易,而我们正在攻第二步也就是居民企业这一块。但有关部门认为步子还要再小一点,可以先从居民企业外币的离岸账户做起。整个突破的过程就像是挤牙膏,虽然博弈的过程很慢,很艰难,但每一点的进步都是很大的突破。"吴伟平说。
改革成为了浦东的关键词,而改革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挑错的过程。除了要突破难关外,浦东还面临着必须加快转型发展的诉求。在上海提出发展航运中心时,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毅彪曾对《小康》表示,从软实力来说,上海还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特别是航运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对于这一点,也得到了浦东"当家人"的认可。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上海正调动各种资源,加大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力度。"上海的航运硬件很厉害,但现在来看这并不说明问题,从现状来看,虽然很多大型航运企业的货在我们这里,但航运保险不在这里办理,发生了仲裁,官司都在国外打,很多船挂的旗也不是我们的。航运服务的滞后让我们意识到这样下去不可持续,必须转型,金融和航运是不可分割的。"吴伟平说。
目前,上海正努力将航运产业投射到金融服务领域,提升航运金融水平,帮助两个行业形成内生的良性循环。浦东展开了一系列的试点创新,包括航运融资租赁业务试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开拓水中转集拼业务,已相继开拓厦门、南京、大连、重庆、南通、江阴、连云港及武汉等多个口岸集货渠道。
自由贸易园区是浦东的美好愿景,正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的"改革不是闯红灯,而是要创设一套新的信号系统"的理论,浦东正在努力进行新的制度创设。
(来源:《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