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航运中心不是码头堆出来的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4-23浏览次数:51

    去年底到今年初,在大连港等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连出大手笔:促成《关于促进大连港口集装箱业务加快发展的意见》出台,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船舶交易市场挂牌,率先发布东北地区航运指数……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大连口岸环境,丰富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内涵,从而也必将以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服务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就如何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记者日前采访了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连。

  "港老大"观念必须变

  "加速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高连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历史上看,大连先有港后有市,是依港建市、以港兴市,是建了大连港之后,再完善集疏运体系,建中心城市,逐渐集聚人口,发展经济和贸易的。由此,客观上也造成了‘港老大’的习气,而这种‘港老大’的作风与今天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极不适应,这种陈旧的观念必须得到转变。"

  高连认为,现在说大连港优势,不该总搬弄天然良港这些老家底。"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港必须依靠天然条件,那么随着科技进步,疏浚、吹填,挖沙、建港,已经变成现实。那些经济发达、有腹地纵深发展潜力的沿海城市,尽管没有天然建港条件,但完全可以挖出一个港来。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已经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水深港阔、不淤不冻等自然禀赋固然值得我们骄傲,但‘港老大’的习气必须丢掉,重新认清自己的位置。"

  建国际航运中心两手都要硬

  经过多年发展,大连港口的硬件堪称全国一流,目前已有码头泊位225个。作为行业主管领导,高连对此显然有自己的认识。他给了记者这样一组耳目一新的观点:首先,再不可只关注建码头,国际航运中心绝不是堆出了多少码头的概念。其次,不能把有限的岸线资源都建成业主码头,应多建公共码头,大连业主码头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公共码头利用率普遍在80%左右。岸线资源是宝贵的,岸线资源不可再生,岸线资源更不可分割。

  "大连港的硬件绝不输给他人,但集装箱量却没上来,这种尴尬一方面是因大连港的腹地经济还不那么发达,适箱产品还不够多;另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国际箱量减少。还有一个就是软环境,包括我们的港航高端服务业水平及政策等一系列宏观的问题。"高连说,"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绝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如何两手都硬起来?这要通过要素资源整合,在体制上实现根本转变。"

  扬长避短走高端路线

  2011年,大连港确立了集装箱吞吐量三年超千万标箱的目标。高连说这个目标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进一步奠定大连港的地位,占据这一地位有利于顺利实现下一轮转型。同时,这是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大连老百姓也不允许大连港的龙头地位发生动摇。

  "发展集装箱三年内有政策支持,但三年后呢?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怎么办?"高连接着又抛出了记者最想知道的问题。"对此,要通过一系列手段,不断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口岸环境,搭建高端服务平台,汇聚高端服务要素。提出三年超千万标箱任务,正是大连港实现观念转变、思路调整、超越自我的新机遇。"

  高连认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要同时具备口岸功能、产业功能、贸易功能、物流功能、信息功能等几大功能。围绕这些功能,高连进一步阐释了大连港发展的主攻方向。他认为战略布局很重要,通过建设内陆场站,目前大连港大物流格局已经拉开帷幕。"建设船舶交易市场、率先发布东北航运指数,今后大连港除了做好传统产业之外,更要做好高端服务,走出一条高端路线,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今年我们特别向市政府申请了6400万元扶持资金,目的就是为在支持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软实力建设方面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看得出来,高连对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充满了信心。

(来源: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