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中心,重庆如何实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09浏览次数:145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既是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机遇期,也是重庆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关键期。"重庆市交委主任滕宏伟表示,市交委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为,按照市委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方针、积极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完善内陆口岸功能,努力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交通总要求,秉承"坚持以富民兴渝为目标、坚持以服务出行为根本、坚持以公众满意为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内河航运在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战略思考,积极推进水运结构调整,加快建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一网络、八大港、三体系"为支撑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到2020年,全面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大力推进航道开发生态化、港口建设大型化、运输工具低碳化、支持保障智能化,逐渐构建西南地区国际物流枢纽,加快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航道通过能力,优化航运运力结构,全面提升重庆航运硬实力,构建"高效、快捷、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港口、物流和产业"三结合,建设现代化港口群

  根据交通运输部预测,到2015年,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较2010年增加3000多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亿吨,单位运输成本较2010年降低10%,与陆路运输相比新增周转量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1370亿元。其中,重庆长江干线煤炭及铁矿石运量超过7亿吨,内河航运的黄金效益将更加彰显。

  目前,重庆市临港产业带集中了全市95%以上的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电力、水泥和造纸企业,全市90%以上的外贸物资通过水运完成,周边省市中转量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40%。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东部沿海省份的制造业工厂纷纷移师内陆省份,原材料、半成品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均采用集装箱的方式进出,这就造成原先的航运能力严重吃紧,原有的港口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航运的要求,大力发展内河航运迫在眉睫。

  建设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港口群,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十二五"期间,重庆市鼓励各地按照"港口、物流和产业"三结合的原则,提升港口建设理念,实现港口、物流园区和临港产业相互融合、有效衔接,推进主城果园、万州新田、涪陵龙头山等8个枢纽型港口建设,打造对区域经济具有支撑作用的规模化、专业化港口,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港口群。

  届时,全市将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7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2015年重庆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将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700万标箱;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2.5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900万标箱。

  "干支联动",全面提升内河航道整体通过能力

  在内河的上游,通航能力强大的航道通常是构成航运中心的基本要件。

  今年9月,重庆市与贵州签订共同推进乌江水运通道扩能建设合作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开展乌江航道提级升等工作,共同促进乌江过船设施扩能工作。协议还建立了双方沟通协调工作机制。这只是我市全面提升内河航道整体通过能力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重庆市在大力提升内河航道的整体通过能力,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提升干流、畅通支流、协调成网,优化内河航道体系,全面提升内河航道的整体通过能力上一直在做努力。市交委副主任梁雄耀表示,我市一贯注重水资源综合利用,按照"航电结合、以电养航"梯级渠化和航道整治相结合的开发策略,实现长江干流、嘉陵江和乌江全江渠化,并大力开发三峡库区具有重要价值的大宁河、小江和梅溪河等航道,使其达到1000吨级以上通航标准。

  梁雄耀说,按如此发展势头,到2015年使四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636公里,占总航道里程的37%,支流对干流货运量贡献率达到30%以上,实现嘉陵江、乌江等支流航道与长江干线"干支联动"是完全可能的。到2020年建成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促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优化运力结构,助推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经济带

  航道通畅了,港口与物流+产业"联姻"了,货畅其流的船舶因素就更加重要。因此,加快推进运力结构调整,全面推进船舶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加快推进三峡船型,形成长江中上游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船队,尽最大可能提高三峡通过能力势在必行。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将新增船舶运力270万载重吨。届时全市船舶运力750万载重吨,5000吨级船舶成为主力船型,货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000吨,船型标准化率75%以上。

  梁雄耀说,在推进运力结构调整和实施船舶标准化方面,市交委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短途客船升级改造工作。全市411艘短途客船已有405艘签订了改造合同,其中退市114艘,开工建造205艘,完工136艘,合同签订率达98.3%,整体形象进度为86%。上半年全市共核准拆解老旧船舶151艘,完成了年度目标的50.3%。

  二是大力发展集散两用船、化危品等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船舶,优质运力比重不断提升,运力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市共计新增标准化运输船舶55艘、25万载重吨。加大水运资源整合力度,引导危化品企业通过收购旧船兼并小型企业等方式实现发展。优化船舶产业布局规划,做好造船基地建设,实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船舶配套产业发展,使船舶制造业和船舶配套业成为水运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是出台加快推进省际普通客船结构调整方案。总体上按照"控总量、减存量、促整合、增效益"的原则,通过2-3年的努力,使省际普通客运企业家数减少50%以上,省际普通客运运力削减60%以上,努力加速实现普通客运向游轮旅游的转型。增大高端豪华游轮运力投放力度。

  同时,在长江三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也有不少动作。今年7月,市政府批复了《长江重庆段旅游码头规划》和《长江重庆段旅游码头建设方案》。《规划》2个邮轮母港码头布局在南岸区广阳岛和南岸区鸡冠石下窑沟,10个一般停靠码头布局在涪陵蔺市、涪陵白鹤梁、丰都名山、忠县石宝寨、石柱西沱、万州壤渡、万州鞍子坝、云阳张飞庙、奉节宝塔坪和巫山龙门码头,全力助推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

  今年底还将开通奉节至宜昌航线,投入装载车辆80辆、乘客636人的第一滚装客船进行营运,自驾车旅客可以通过长江滚装客船运输,从水上游览长江三峡,从陆上游玩天坑地缝、白帝城、小三峡等长江沿线景点,或者驾车陆上旅游后乘坐滚装客船游览长江三峡,实现水陆自驾三峡游无缝连接。

  铁水联运,打造国际物流枢纽

  航道、港口、船舶,这水运"三大件"的整体能力提升了,说明已具备了较强的水运能力,临海如此,尚且内陆腹地。内河航运只有与包括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发生联系,才能将航运优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川渝黔西南区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潜力、最富活力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典型的沿江不靠海的内陆腹地。"铁水联运"战略旨在构建起分工科学、布局合理、低碳环保的"铁、江、海"快捷联运网络。

  在亚洲开发银行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秘书处秘书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费维军这样说道:"重庆提出建立重庆-新疆-中亚-欧洲铁路联运新丝绸之路和重庆-昆明-东南亚铁路出海大通道等综合运输物流大通道的构想,也将对重庆以及长江航运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在他看来,铁水联运是能够充分发挥铁路、水运比较优势的运输组织方式,搞好铁水联运,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货运成本,有利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有利于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因此重庆必须把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不仅如此,重庆铁水联运两条大通道的构想还将进一步加强重庆与世界的联系,通过铁水联运建立新的运输走廊,使重庆辐射范围更加广阔,航运和物流中心位置更加凸显。从总战略层面看,重庆提出的两大通道建设构想与内河航运发展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繁荣。通过这两条通道的建设,将进一步突出重庆物流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建议重庆加快建设,并争取纳入国家铁水联运的第二批示范工程。

(来源:中国公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