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SISI)和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KMI)联合主办的"2015 SISI-KMI 国际海运论坛--2016世界海运市场展望及中韩港口海运主要热点"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隆重举行。
中韩业内著名的学者专家云集本次论坛,也吸引了两国众多航运港口企业代表与会,共同为双方的港航发展集思广益、建言划策。本次论坛以专业的视角对世界干散货海运市场和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进行深度剖析,探讨亚洲邮轮产业动向并提出中韩合作方案,对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和AIIB契机的中韩港口发展策略做了解读,就中国船舶与港口污染控制现状和未来做出分析和展望。
开幕式上,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金成贵院长、上海海事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主任於世成教授、大韩民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韩硕熙总领事以及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张林副主任先后致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期待论坛取得积极成果。
此次论坛沿用主题发表加讨论的形式,由来自中韩两国的五位专家分别就五个领域进行深入阐述,随后由另外五位中韩嘉宾进行点评并展开讨论。
KMI博士高秉旭指出,由于危机后持续累积的船舶过剩问题,市场已由货主主导。15年1~10月Capesize,Panamax,Supramax的平均期租租金分别同比下降47%,22%和25%。2016年,BDI预计年平均在700点~900点,Capesize,Panamax,Supramax三种船型的期租租金分别为9000~11000美元/日,5500~7500美元/日,6000~8000美元/日。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张婕姝指出,今年集装箱海运需求同比趋弱,集装箱船队运力高速增长,航运联盟从主干航线向次干航线拓展,班轮业务开始新一轮的资源整合,排放控制区制度逐步落实。2016年预计集运贸易量仅增长3.3%,全球集装箱船队规模再增加130万TEU运力,达5.5%,运力过剩情况将加剧,全球供应/需求指数将继续下跌至89.4,主要集运航线的现货运价可能于2016年再创历史低点。运营商可能采取更激进的行动,大幅削减部分亏损航线的运力,甚至停止航线班轮服务,以此来应对难以高涨的运价。
KMI海运政策研究室黄轸会室长指出,近期东北亚邮轮旅客剧增,目前邮轮旅客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效果不高,两国邮轮产业规模不足,表现为邮轮市场大多由外国船公司蚕食,外国企业主导邮轮建造、邮轮专业人才等领域,中韩两国有必要在船舶供应、营造邮轮需求、邮轮航行、港口开发等进行合作,尤其需要在邮轮公司的扶持发展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上进行合作。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秘书长助理赵楠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韩重要的贸易伙伴,且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烈,海外港口投资可充分利用AIIB和丝绸之路基金两大平台。建议中韩大力发展海铁联运业务。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李宇为认为,未来中国港口及沿海或将实施与欧美地区同样的船舶排放标准,且沿海及内河船舶比远洋船更为严格,先进技术是污染物控制主要手段,营运减排是补充,监管是保障,船、油、码头和其他设施相互配套,减排目标才可能按期推进,港口的环评,需要包括船舶和集疏运车辆的影响,物联网驱动的智慧港口、智能船舶可改善监管与服务。
最后,在首席讨论嘉宾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的主持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钢、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珏慧、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海运海事研究本部部长金佑虎、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海运市场分析中心主任全炯珍、韩国海洋水产开发院港口政策研究本室室长李鍾珌六位特邀讨论嘉宾与演讲嘉宾及在场听众展开了互动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