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了《浦东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年情况》白皮书。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三周年之际,浦东法院总结三年来服务保障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经验和实效,旨在继续提升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
  服务三年建设受理涉自贸区知产案件4070件审结3832件
  据白皮书披露,2013年9月30日至2016年9月30日,浦东法院共受理涉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4070件,包括民事案件4064件、刑事案件5件、行政案件1件。共审结涉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3832件,包括民事案件3826件、刑事案件5件、行政案件1件。总体来看,涉上海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几大特点。
  一是案件数量快速增长。浦东法院在2013年9月底至2015年4月自贸区扩区前涉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收、结案仅为48件、34件,扩区后至今年9月底迅速上升至4022件、3798件,且分别占同期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83.17%和83.34%。
  二是案件与自贸区功能定位相匹配,反映出自贸区的鲜明特点,在定牌加工贸易、平行进口贸易、在线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提供等领域产生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较多,纠纷主体涉及进出口企业、电商平台和文化创意产业等。
  三是新类型案件大量涌现。在上海自贸区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的发展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平台,市场主体技术创新活跃程度增强,产业结构和盈利模式日臻复杂,涉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纠纷大量出现。
  四是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多。受理100万元以上大标的额案件67件,最高标的额达9000万元,不少案件涉及知名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大众点评诉百度案、奇迹MU网络游戏案、浙江天猫网络有限公司、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针对"帮5淘"网页插件提起的全国首例涉电商平台不正当竞争诉前禁令案等数起案件,均引起广泛关注。
  深耕四个方面推进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工作
  三年来,浦东法院一直致力于推进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自贸区营商环境,不断推进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在白皮书中,浦东法院从四个方面梳理、总结了相关做法与成效。
  具体来看,这四个方面的做法是:狠抓执法办案要务,不断提升自贸审判质效;紧扣区域发展大局,积极服务自贸营商环境;深化审判改革创新,努力回应自贸司法需求;注重司法为民便民,精心打造自贸阳光司法。
  白皮书通报,浦东法院经过三年探索、实践与总结,在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归纳为:要推进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自贸区营商环境,必须依法积极行使司法管辖权,必须依法充分保障诉权行使,必须依法实行严格司法保护,必须依法合理衡平各方利益,必须不断完善"三合一"审判机制,必须深入开展阳光透明司法。
  浦东法院副院长朱丹告诉记者:"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是我国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重大部署,浦东法院作为我国首个自贸区所在地法院,有责任、也有能力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经验,为自贸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朱丹说,浦东法院将以"司法主导、严格保护、分类施策、比例协调"的知识产权司法政策为指引,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浦东法院建设成为当事人信赖的自贸区"优选法院",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上海自贸区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