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2016年,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共实现税收收入4090.55亿元,远远高于全国同口径税收增速。政策先行先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自贸区,正持续释放着中国经济升级发展的新动能。
转型升级,自贸区发展亮点纷呈
税收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评估自贸区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看,当前四大自贸区发展均呈现出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好、创新能力强等特点,有力辐射和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瞄准现代服务业,打造核心产业群。金融、外贸、航运和商务服务等行业在自贸区总体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凭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上海自贸区大力发展金融业,行业税收占区内税收比重达43.3%。而在广东自贸区,涵盖企业管理、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内容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较为活跃,行业税收占区内税收比重达23.6%。在强大的集聚效应下,四大自贸区服务业税收占比近九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4个百分点。
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全国制造业税收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自贸区科技含量较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抢眼。其中,汽车制造,船舶、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三大行业税收同比增长44%、42.8%和15%,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4、48和15.5个百分点。四大自贸区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33.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3.1个百分点,引领作用明显。
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互联网+"是当前炙手可热的朝阳产业。在自贸区,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核心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去年,两个行业的税收同比增长65.8%、53.5%,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借助深圳软件开发的优势,广东自贸区两行业税收同比增长4.7倍和3.9倍。同时,自贸区的特色金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也成为不容忽视的增长亮点,两个行业税收同比增长66.7%和37%,体现了自贸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科技创新的重视。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通过开展制度创新、加快外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自贸区已成为外资企业的重要集聚区。从税收看,区内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合计占比达37%,同比增长13.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2个百分点。其中,广东和福建自贸区外向型经济的力度有所加大。2016年,两区港澳台投资企业税收同比增长90.3%和100.4%,正加速实现与港澳台的协同发展。
在优化产业、创新驱动、扩大开放三驾马车的协同拉动下,2016年,四大自贸区发展速度快于所属省市,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先行先试,充分发挥政策辐射外溢效应
自贸区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自贸区的使命在于"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这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围绕运用税收激励方式吸引投资,扩大自贸区商品劳务交换,推动贸易发展,在税收制度创新上进行了诸多探索:
--对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以及股权奖励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5年内可分期缴纳;
--推行"方便旗"船税收政策,对中资国际航行船舶施行特案免税登记政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实行启运港退税政策,对通过启运港启运并在上海洋山港离境的出口货物,在启运港报关即可申报出口退税;
……
不断推出与完善的税收政策,有力降低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提振了发展信心。长期从事企业税收研究的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石海磊说,自贸区内施行分期缴纳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也认为,"自贸区采取特殊的监管政策和税收优惠,对一国内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有极大促进作用,未来应该在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更具开放度。"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自贸区税收政策先行先试的"外溢效应"也逐步显现:在天津东疆试点的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到全国;启运港退税政策不断扩围至8个启运港;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不断向全国推广……
自贸区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制度溢出体现在很多海关特殊监管区负责人到自贸区学习考察,产业溢出则表现在自贸区注册企业向周边省市扩大经营。"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表示,自贸区改革与创新的影响力,正在强力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并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重要参考。
便利办税,创新举措在更广范围复制推广
自贸区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试验区,是制度、政策、措施的高地和"试验田",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那么,在自贸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到哪些税收服务创新举措呢?
自2014年以来,为支持自贸区建设,税务总局先后推出两批20项创新服务措施,统称"办税一网通10+10",通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税务"、国地税合作等工作,大大提升纳税人办税便利度和获得感。其中,网上审批备案、网上自动赋码、网上自主办税、网上信用评级等4项税收改革事项已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四大自贸区所在地税务部门树立至简理念,深化集成创新,在加快管理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办事流程优化等方面迈出了更大步伐。
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地税局在全国率先推出"自主有税申报",大胆创新取消"零申报",由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的时候自行申报纳税,构建自贸区税收管理新模式。全区近万户纳税人无需进行"零申报",大幅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
天津市国税局在自贸区试点"一证一码一章一票"一天办结服务,使新办纳税人的全部审批手续时间由过去9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同时,启动"一窗一人一机双系统"的综合办税模式,实现了国地税系统权限的互相配置、业务的融合和流程的标准化。
当前,如火如荼的智慧税务建设也为自贸区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税收工作深度结合,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帮助自贸区企业提升办税质效。
作为第一批试点电子发票的企业,联想(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切感觉到税务部门创新服务的诚意。该公司高级税务经理李霄君表示,"自从实行电子发票,每年就可以节约成本750万元。"
广州市南沙开发区国税局打造全功能电子税务局,网上受理事项达到200多项,已实现纳税人常用办税事项的网上受理,全年将减少纳税人上门次数75%,减少纳税人纸质资料报送80%。厦门自贸区纳税人98%以上的涉税文书审批都可以在网上全程办理,实现全流程无纸化办税。
纳税人高度点赞的无纸化办税举措也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复制和推广。在上海浦东新区,去年一年通过无纸化退税累计审核通过退(免)税额近260亿元,办理时间缩短近30%,每年可减少企业各类纸质发票和报表逾350万张。
保税区域企业对税务部门提供的网上非贸付汇服务,认同度相当高。丹佛斯自动控制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税务专员张韵表示,正是由于保税区域非贸付汇管理方式的创新,减少了付汇流程和时间,帮助企业将上海财务中心转型升级为中国结算中心,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目前,该做法也已在区外逐步复制推广。
自贸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对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的税收服务同样尤为重要。
在与宝岛台湾一峡之隔的厦门,象屿保税区国地税部门联合定期举办税收政策专题座谈会,详尽介绍相关税收政策,为台资企业提供现场咨询。
珠海市横琴新区国地税部门主动提供税收政策服务提前介入服务,除了为港澳企业提供包括粤语、英语、葡语、普通话等多语种的无障碍、个性化办税咨询和预约涉税服务之外,还联合推行"事前约定"国地税互认,进一步降低涉税风险,增强投资信心。香港金砖伟石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与税务部门就有关合伙企业非居民合伙人税款缴纳问题进行了事前约定,并于当月决定在横琴自贸区注册落地。
在实施"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税收助力自贸区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国区域经济与世界的直接联动,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产业联结,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探路先行。
来源: 税务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