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三批自贸区挂牌在即,在中国区域版图中,自贸试验区将形成"1+3+7"的布局。
但外向型经济强省江苏,仍然面临自贸区"缺位"的境况。
在这一背景下,江苏采取了"分散突围"的策略,江苏各地的开发区、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南京国家级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向上积极对接和争取对口政策。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江苏多个城市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自贸区有关政策,且每个城市的探索和侧重不尽相同。比如,苏州正全面梳理上海自贸区80项改革政策和21项已成熟定型的创新制度,江阴则梳理出投资、贸易、金融、行政体制等四大类50多条对接政策。
参与江苏自贸区研究课题的省社科院研究员张远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江苏仍要积极申报,争取在某些园区获得部分自贸区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则要主动接轨、推广落实自贸区的经验。
率先落地自贸区经验
中国第三批自贸区挂牌在即,以此为标志的中国新一轮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而江苏不甘于在自贸区上的"缺席",正在考虑如何进行突围。其中,如何争取将自贸区中一些适合江苏的政策复制过来,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2016年11月1日,由海关总署主导的首批海关特殊监管区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率先在江苏启动,第一单落户昆山综合保税区。
和上海自贸区涉及"增值税"政策之一,即"设在自贸区内的企业生产、加工并经‘二线’销往内地的货物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相比,此次江苏昆山的试点在局部上更进一步,直接赋予区内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打通了国内增值税"免抵退"链条。
很多企业对这一试点表示欢迎。扬皓光电总经理王锦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企业的投影仪有20%在国内市场销售,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后,可在综保区外工厂按零部件征税,税率仅为0.5%,与之前内参照制成品关税率30%相比,两者关税差额约2.17亿元。
同时,试点企业在进口自用设备(包括机器设备、基建物资和办公用品)时,也暂免征收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这就为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创造了条件。
比如,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财务处副处长郑咏翔表示,车载DVD的关税从68美元降至6.8美元,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DVD业务全部放在江苏生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尽管上述措施来自国务院对自贸区经验的推广,但江苏在第一时间抢占到了率先落点,也来自于江苏自身的积极争取。
如南京市委办公厅的一份文件也提出,"南京应积极开展自贸区申报工作,争取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相关政策先落地"。
而南京海关预估认为,仅昆山综保区每年可释放区内企业产能1000亿元,增加500亿元左右的内销市场,可降低1亿元的运营成本(其中减少管理成本4000万元,增加增值税抵扣6000万元)。
南京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副处长严华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自贸区可复制推广"14+5+11"项制度体系中,除了内销选择性征税、商品归类行政裁定全国适用、区内企业适用A类管理事项等3项因政策限制或调整,未能在江苏复制推广外,其他都已推广。
而在自贸区最新的11项政策中,引入中介机构开展保税核查、核销和企业稽查已在江苏省内部分范围内实施,出境加工监管和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已启动试点,入境维修产品监管新模式则已部分复制。
采取"分散突围"策略
那么,为何有的政策全部或部分推广,有的则选择进行试点?
"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产业,否则即使有政策作用也不大,因为没有条件复制。"海关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关的自贸区制度以操作性为主,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角度讲,要积极争取"几部委共同下文的政策",比如贸易多元化、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等。
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则表示,对江苏而言,应该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基础,将政策用得更好,争取形成一些"局部突围"。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陈柳也认为,在中央简政放权的形势下,各地方应该从"放松管制、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去争取政策支持,"不能什么都要"。
这就是"分散突围"的政策。换句话说,江苏正利用自己的基础和产业优势,积极向上争取,形成"局部"的政策"突围"。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些局部的政策,有些甚至更领先于自贸区。
除了在政策的争取上采取积极姿态,江苏各地还利用自贸区的整体政策优势,积极合作。比如,自贸区在"航运、物流"上有政策优势,因此张家港市政府就第一时间统筹保税区、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的业务运作,依托长江国际港务有限公司和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紧密对接上海自贸区。最终,形成了亚洲最大的化工品集散地和全国木材、钢材、粮油等货物的重要中转港和长江流域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在2014年就完成了2.7亿吨的货物吞吐量,成为全国县域口岸第一。
但更多的改变仍要从内部出发,因为信息手段和现代交通已使得"自然区位"优势减弱,区域崛起更多的在于"制度创新",在于如何适应市场发展。
南通市商务局一位官员就对记者表示,对苏南地区而言,诸多知名有海外业务的企业都在自贸区内设置了财务、营运和营销中心等功能性的企业总部,进一步压缩了原有企业所在地的发展空间,甚至有企业开始谋求"区外发展"。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长江南京段某园区任何一个码头泊位的对外开放,都需要企业向4家查验单位交纳一次性开放费用(约500万元/泊位)和年度保障费用(约100万元/泊位)。对比之下,同一艘外轮的货物通关时间在该园区需要2天,在张家港要2小时,而在新加坡只需2分钟。
这些,都为江苏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来源:21世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