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稳扎稳打再迎创新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28浏览次数:6

    春江水暖鸭先知。阳春三月,上海自贸区的企业感受到了又一波制度创新的暖风。

    近日,位于上海自贸区洋山保税港区的摩派汽车零配件贸易公司,拿到了区域首张诚信示范企业证书。一个个进口汽车零部件经过分拣包装后,可以快速出区发往国内各大4S店和消费者手中。作为全国最大的化妆品进口口岸,今年3月初,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审批改备案"试点,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作为"尝鲜者",拿到了第一个企业试点账号。

    上海自贸区成立3年多来,在一项项制度创新的引擎推动下,企业迸发出巨大的创新创业活力。日前举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预示着上海自贸区即将迎来又一轮改革创新浪潮。

    "双自联动"释活力

    本月24日,上海勃林格殷格翰公司进口的一批药品,在张江跨境科创监管服务中心顺利通关。借助这个服务中心,张江的科创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向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申报手续,不必在机场和张江之间来回奔波。

    "今后,围绕‘双自联动’与科创中心联动融合,还有更多制度创新将在张江落地。"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张江发展促进会"聚.众汇智"二届三次会员大会上获悉,上海自贸区张江片区在"双自联动"的驱动效应下,交出了一份鲜亮的成绩单。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杨晔介绍,2016年1-12月,张江高新区核心园实现经营总收入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9%;完成税收收入321.13亿元,同比增长25.3%;吸引内资注册资本532.55亿元,同比增长67.8%。

    下一步,张江还将推出一系列"福利",包括深入扩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效应、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以打造全球化创业孵化平台、探索高端人才引进激励机制等,进一步释放改革活力。

    助推企业"三级跳"

    从贸易公司到地区总部,再到未来可能升级为亚太配送中心,光学领域的知名跨国公司卡尔蔡司在上海自贸区经历了"三级跳"。

    卡尔蔡司管理公司中国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自贸区一系列便利化政策,对企业来说就是金钱,就是客户满意度。现在,公司技术研发周期不断缩短,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增长速度位居蔡司全球首位。

    市场主体活力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更足了。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宋鹏霖介绍,该区域挂牌后新设的企业中,已有超过1万家实现税收产出,2016年贡献税收约60亿元,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加快形成。

    外商投资大增长

    2015年,上海自贸区"2.0"时代到来,从最初的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

    扩区一年多来,和上海自贸区刚成立时相比,对外商投资的"磁场效应"尤为明显。仅2016年,上海自贸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61.79亿美元,增长28.2%。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浦东新区,依托上海自贸区建设,不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而是通过对标最高标准、深化制度创新,不仅吸引大量新增外资,也使得存量外资有了提升能级的需求。数字显示,2016年,浦东新区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70.36亿美元,同比增长8.9%。上海自贸区保税片区,全年完成外资企业新设备案1561家,实到外资22.4亿美元,同比增长38.5%。

    今年初,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最初定位于"中国制造"相比,在上海自贸区创新驱动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将全球战略升级到"创新在中国"。

    一件件改革创新举措的落地,见证着上海自贸区稳扎稳打的步点--正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