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框架及路径"主题讲座于2017年4月21日下午2:00-4:00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四楼报告厅顺利召开。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博士应邀主讲。谢博士认为:水运的运输需求如今发生了深刻变化,需求逆转:比如3D打印、新能源、共享经济等的出现,以及需求升级:运输需求在向更迅速、更便捷、更安全、更绿色的方向发展。而水运的供给端老化,传统的供给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从而呈现出供给过剩的状态。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改革刻不容缓。
谢博士坦言未来中国水运制度变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间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经济增速放缓,改革可能出现利益的绝对受损者,增大改革阻力;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技术和制度创新找不到标杆;稳定预期和推进改革都难以实现;权利下放导致改革手段缺失,利益格局难以稳定等。
中国政企改革的未来是建立强市场下的强政府(有限政府和有为政府),政府与市场都可以做到强而有道。
有限政府的现状体现在两方面,即简政放权和规范市场。政府一方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放管服相结合,新增水运和海事行政管理服务创新14项,另一方面否决联盟,打击垄断主义。
有限政府在释放责任方面上也可以从放手和松手两个角度入手,例如优化市场监管、解除供给抑制、减税和放松价格管制等手段。
有为政府目前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注重安全和绿色发展两方面,主要表现在加强港口危化品监管力度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设立排放控制区、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等等。
在承担主体责任的方面,有为政府应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使水运在技术经济的范围内发挥最大作用。首先,要做到产业链上下游、船东与港口、绿色安全、港口与城市、水运与大众的和谐;其次,良好市场的构建,不但要完善"鞭子",还应树立"榜样",让行业内长期运行的潜规则逐步从市场中消失,让企业因为诚信产生价值;再者,鼓励航运央企在"一带一路"进行拓展,以空间换战略纵深,以国家"一带一路"低息贷款弥补海运天然的低回报。除此之外,人才的引入和与互联网的融合在增强我国在航运领域的话语权、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以及绿色运行的效率等方面都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特色海运监管方面,政府可以借鉴FMC弱化备案、减少备案生效时间,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和调查启动机制并积极回应公众质疑。
而在中国特色内河监管方面,政府应当将船舶入籍和安全检查的标准统一,降低碎片化成本并控制税费。
水运企业的供给侧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升供给的时效性,比如适当提高航速,提高效率;(2)提升供给的灵活性,比如小船高密度、模块化拆分和拼接、租船等;(3)提升供给的整体性,比如与供应链管理企业和航运电商进行合作;(4)提升供给的软价值,比如加大邮轮市场的投入比;(5)提升供给的跨界协同,比如发展水运咨询行业等。
如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市场碎片化,税收畸形化的隐患以及无运输工具承运人的试点都为水运物流平台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积极与互联网结合也是水运业保持稳定增长的必经之路。平台在市场一体化、税收合法化、安全化和绿色化方面有着绝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税收不规范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在安全预警和装载率方面进行合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