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水运供国际干散货市场未来走势及商业模式创新"主题讲座于2017年5月17日下午2:00-4:00在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四楼报告厅顺利召开。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应邀主讲,由上海分中心主任佟成权先生和研究员李舜先生担任主讲嘉宾。
讲座上半场佟主任从"昨天、今天、明天"三个角度出发,对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的未来走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回顾"昨天",佟主任介绍了过去100年来航运市场的波动周期情况和历史上三次主要的航运市场大萧条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与启发,并以1988年-2017年的BDI走势来对比航运业的发展历程。佟主任指出由于近几年航运市场中船型和航线的变化以及国际主要航运中心的转移,指数已经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市场变化,亟待调整。
反观"今天",当前国际干散货市场的向好,是从低谷的短期反弹,还是市场走向复苏呢?而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经过对2017年1月-4月主要指数(BDI、BCI、BPI、BSI、BHSI、SCFI)、主要航线(美西、欧洲)以及中东-日本油品运输的变化,佟主任预计干散货市场在2017年为前高后低的走势,市场或好于2016年,但是在盈亏平衡点之下。预测油轮市场将呈震荡下行的走势,运价呈整体回落态势,总体走势低于2016年。而集装箱市场则可能呈震荡的W型,市场趋于理性,总体上好于2016年。
在分析历年全球干散货船队新船交付变化情况、全球干散货船队拆解变化情况、全球干散货船队情况后,佟主任预测未来几年内运力还会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反观全球各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印度发展态势良好,预计GDP增速会继续超过中国,但是短期内难以取代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而中国雄安区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的一个亮点,其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干散货市场的发展。综上,尽管当前经济不乏亮点,但还不足以支撑航运市场的全面长期复苏,所以,当前干散货市场的反弹或是短期表现。
展望"明天",从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看,本轮的长周期何时结束?大宗干散货运输需求的中长期变化又是怎样?企业有应该采取怎样的经营对策呢?佟主任认为,未来几年,市场仍处于逆境发展的状态,可能会出现一波低过一波的走势。
如今,危机倒逼变革,困境孕育创新。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并非在一张白纸上设计商业模式,而是在已有基础和旧有模式上进行大的变革,体现的是商业模式上的重新设计,是战略上的重新定位。如何重新构筑整合产业链,打造企业边界与合作机制,如何定义客户与客户需求,如何谋划国际市场布局,定义服务产业与服务价值成了企业所必须面临的问题。由此,基于目前市场的发展现状,佟主任认为变革与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
(1) 从船与船的竞争向链与链的竞争转变,新的商业模式即立足于航运的产业链整合;
(2)从单个企业竞争向企业群的竞争转变,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共享经济;
(3)从传统单一的运营模式到多元融合的集成模式转变,新的商业模式即跨界融合。
讲座下半场,李舜研究员从强化收益管理、借力"互联网+"、丰富经营模式和携手大型客户四个方面,李舜先生介绍了中远海运散运业务的商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收益管理的关键在于"三个最",即最合适的价格、最合适的时间和最合适的顾客。其核心思想是把产品按不同的价格,适时地卖给不同类型的顾客,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李舜先生以香格里拉酒店的经营理念的例子介绍了收益管理的应用。对比航运业,酒店的房间与集装箱的箱位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但是极少有航运企业有收益管理的经营理念,强化对生产经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严格监管。
中远海运散运借力"互联网+",将传统业务与互联网结合,创立"船货易"第三方公共操作平台。该平台运用大数据,具有操作简捷、智能计算、智能匹配和信息推送四大特点。虽然现在仍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还有更多的功能有待开发。李舜研究员指出目前的电商平台大多是线下业务放在线上经营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极易被复制。如何找到自己的特色而不被淹没在洪流中也是企业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经营模式方面,中远海运散运积极拓宽业务范围,例如签订COA、发展即期市场、推行准班轮运输等。李舜先生从特点、客户、船期、装卸条款等角度将班轮运输与租船运输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引出准班轮运输的概念并对其做了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