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保中心或将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13浏览次数:152

  航运保险一揽子保险服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航运保险以外,还包括企业财产、雇主责任、经营责任等航运企业需求的非航运险种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11家专业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航保中心。据《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获悉,由于各航保中心目前的业务大部分仅限于货物运输及船舶保险,无法满足客户统包业务的需求--对非航运险种的需求。由于航运企业除了对货物及船舶有保险需求外,其对企业财产、员工等也有保险需求,因此为客户提供包括非航运险种在内的一揽子保险服务很有必要。

  一揽子保险服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航运保险以外,还应包括企业财产、雇主责任、经营责任等非航运险种。若能在招标期间将企业所有保险需求整合打包,不仅可以实现所有险种与同一保险人"一对一"的对接模式,还可争取到优惠费率,降低成本。

  基于以上现状和各保险公司的诉求,上海保监局已下发内部文件,就航保中心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的可行性征求意见。目前,各方意见已汇总,只待上海保监局研究讨论后做出相关回应。

  航保中心保费收入连年下降

  上海保监局最新数据显示,前4月,11家航保中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总计108005.8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30617万元下降17.31%。11家航保中心出现同比6降5升的情况(见表)。

""

  从连续3年有可比数据的7家保险公司上海航保中心的原保险保费总收入来看,情况更是不容乐观,连年下降--中保费收入从2015年前4月的139502.8万元降至去年同期的124589.1万元(同比下降10.69%),再降至今年同期的98025.09万元(同比下降21.32%)。从单独企业来看,今年前4月,7家保险公司上海航保中心中,有6家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人保股份上海航运中心、太保财上海航运中心、平安财上海航运中心、华泰财险上海航运中心中支、天安上海航运中心中支、阳光财上海航运中心中支的保费收入分别为58310.5万元、32136.54万元、5295.17万元、667.33万元、264.96万元、424.88万元、925.71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8.65%、16.34%、51.02%、58.36%、5.2%、48.60%;唯有永安上海航运中心一枝独秀,从去年前4月的6.61万元增至今年同期的424.88万元,同比暴增6327.84%(去年同期同比暴跌97.68%,这种暴跌暴涨现象不正常,具体原因尚未可知)。

  不过,也有后来者居上的现象,只有连续两年可比数据的保险公司上海航保中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今年前4月均同比正增长。具体为:大地财产上海航运中心同比增长24.33%;太平财险上海航运中心中支同比增长166.05%;国寿财险上海航运中心同比增长161.17%;美亚航保中心同比增长65.25%。

  综上所述,航保中心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虽说航运业未能走出谷底是主要原因,但航运保险业也应积极探索谋变之道。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航运险负责人姚崧曾经表示,航运保险的概念应拓宽,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货运保险、船舶保险和保赔保险外,还应拓宽到码头和港口的风险管理领域,为码头管理方和营运方提供综合风险保障,既涵盖了港口码头范围内的物质损失,同时也应拓展对第三方的人身或者物权的连带责任。

  一揽子服务在文件中出现

  航运保险,顾名思义是指与航运业有关的保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航运保险业务。大力发展船舶保险、海上货运险、保赔保险等传统保险业务,积极探索新型航运保险业务,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航运保险亦即航运保险业务,包括三种传统海上保险业务--船舶保险(船壳险)、海上货运险、保赔保险业务,也包括新型航运保险业务--针对自贸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需要而开发的保障自贸区港口、物流、船舶经纪、船舶租赁等领域面临的可保风险的相应保险业务。因此,航保中心为航运业客户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是积极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另外,在4月27日由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已有提及: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保险支持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鼓励保险机构大力发展跨境保险服务,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机动车出境保险、航运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跨境保险业务,为沿线"互联互通"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提供风险保障。鼓励保险机构针对"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化保险需求,努力提供一揽子综合保险解决方案。鼓励保险中介机构主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项目提供风险管理、保险及再保险安排、损失评估等全方位的保险中介服务。

  已有航保中心先行一步

  据《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获悉,目前,包括太保航保中心在内的少数几家保险公司航保中心已先行一步,完成或正在进行将保险业务按照客户分类的转型工作,而非此前的按照险种分类。将保险业务按照客户分类的好处在于方便服务客户,真正实现"一对一"服务,即一家企业投保人只需对接一位保险业务人员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投保工作,至于跨险种业务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则由航保中心内部与其他险种的经营公司的协作来完成;告别了从前的"一对多"的模式,即一家企业投保人需根据不同的投保需求与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多个业务部门的承保人员接触,最后难免出现"被踢皮球"的低效率工作情况。但是,据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透露,由于航保中心内部与其他险种经营公司的协作需要时间而且环节复杂,因此,航保中心目前采取的"一对一"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时效性、便捷性还是不够。

  业内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表示,航保中心若要提供一揽子保险服务,除了需拓宽航保中心业务经营范围外,还需解决各险种承保、理赔专业性的配套服务问题。

来源:上海航运交易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