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转型计划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规划,经过综合比较,最终选择上海浦东作为亚太物流中心。除了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因素外,更主要考虑到了上海自贸区带来的强大活力和便利的营商环境。"对费斯托(中国)自动化制造有限公司物流服务中心总监王甦来说,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在为他所在公司集团的改革创新提供力量。
为了更好适应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费斯托正在对集团亚太地区的布局进行调整,实现从生产为主向以研发设计、物流运输为主的转型升级。为此,费斯托在原先的生产中心和研发中心基础上,扩建亚太物流中心和客户定制化生产中心。"在确定亚太物流中心选址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创新政策。"王甦说,"这项政策可以让我们把在国内生产的非保税物料和从国外进口的保税物料在一个区域内集散,高效便捷地提供国际化物流服务。"
费斯托向上海海关提出了参与"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申请。7月下旬,费斯托成功走通了"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第一单,首批价值245万元的货物以非保货物状态进入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
安靠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则是另一家对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力量有切身体验,并且获益颇多的企业。
安靠上海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封测加工业务。借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东风,安靠上海近年来业绩稳步增长,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额分别为13亿美元和7.2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0%和6%。
"我们企业对生产周期以及物流周期的考量非常严格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让我们的发展更有底气。"据安靠上海进出口对外事务总监崔盛林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企业享受了海关的多项便利政策,包括先进区后报关、AEO企业认证管理等。在这些便利化措施的叠加效应下,企业成本得到降低、物流速度得以加快。
"以我们的晶元为例,从国外进口材料到国内,完成生产再出口到国外,现在周期只要五天左右,完全不输于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的物流。"崔盛林表示,尽管现在上海的人力、物价成本都越来越高,但是政策稳定性、透明性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非常有利。"我们有信心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继续发展壮大。"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不断改革创新,在助力企业转型的同时,也为企业的成长升级提供持续动力,逐渐实现了区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投资不断聚集的良性循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合计实现进出口值6427亿元,同比增长17.9%,占上海市同期外贸总值的41.4%。这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正以上海市1/5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4成以上的外贸进出口值。随着以智能化为标志的工业4.0在全球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正以持续不断的改革红利,在这场新时代的"工业革命"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