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VSAT+AUTONET船舶大数据平台的船岸一体化技术讲座暨《2016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于2017年9月26日下午2:00-4:00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四楼报告厅顺利召开。
第一阶段,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信息化研究室主任徐凯、研究员郭胜童、孙伟发布《2016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徐凯主任讲到,该报告作为全球首部关于信息化发展的报告,力求站在客观、全面的角度总结2016年度全球港航信息化建设重大成果和经验,为行业内外全面了解全球港航信息化当前发展情况提供实用性参考资料。

郭胜童研究员就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现状、全球范围内港口信息化系统发展情况、全球范围内航运企业信息化系统发展情况、国内外口岸管理信息化发展情况、介绍航运大数据的构成、成果动态以及相关案例对报告进行了介绍。本报告还将港航业当前的热点问题作为专题进行了探讨,分别是智慧港口、智能船舶发展对未来航运业的影响、航运网络信息安全问题、AIS数据质量问题、未来区块链将如何影响航运。

第二阶段,著名自动化专家、中国船舶设计大师徐绍衡教授担任主讲。徐教授从大数据平台用途、智能化船舶船岸一体的要求、VSAT+AUTONET(以下简称"VANT")船岸一体平台特色、VSAT核心技术、船岸一体大数据服务平台结构、AUTONET芯片和PCC200控制器应用、以及针对新旧船舶实现大数据池的工程方法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VANT船舶大数据平台的船岸一体技术。
徐教授指出,过去采用"通信模式"的船岸一体化实验系统只是一种试验,真正要推广到全世界的船舶与海洋设备应用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音视信号,数据传送速度非实时,卫星流量费大几万倍,是天文数字,无法推广实现。而VANT这一创新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现状。VANT能够把每条船舶与海洋设备上的2000-5000个数据实时双向连接岸上大数据中心,同时把每条船舶与海洋设备上几十个摄像头音视发往岸上大数据中心,其每条船每日卫星费不足100元人民币,是新建的马士基18000箱集装箱智能化船万分之一,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使海洋船、内河船、大小型船均有能力使用,真正能够实现航运大数据池,实现智能船舶远程指挥、管理、安全、维护及无人驾驶的要求,使"黑匣子"变为"白匣子",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发明,从现在起,智能化船舶及现代化大数据可以启动推广,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三阶段为现场嘉宾互动环节,来自上海海事大学、广州仲裁委员会、南京航运交易中心等多家单位的嘉宾向徐凯主任、徐绍衡教授提问了有关报告和VANT技术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