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报道: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码头智能化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0-27浏览次数:6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码头智能化发展"讲座于20171026日下午2:00-4:00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四楼报告厅顺利召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副总指挥罗勋杰博士应邀主讲。

  讲座中,罗博士首先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要建设自动化码头?世界自动化码头发展的驱动因素是什么?他指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全世界的港口建设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停滞不前。而近几年,集装箱发展、世界货运量增长,船舶日益大型化,此外中装箱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此背景下,世界港口的建设逐步复苏,并开始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

  罗博士认为,航运业的发展对港口与码头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一、船期准班率要求码头提供恒定的效率;二、船舶大型化要求码头更高效率;三、小批量的中转更灵活。这些要求,主要来自市场、船公司等外部因素,而反观自身,港口和码头运营商也需要注意诸多因素,如:一、现在世界港口协会主推绿色港口,环境保护在港口建设中愈发重要;二、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三、提高码头安全性;四、降低码头的变动程度;五、降低制度与法律的供给;六、提高就业效率。而面对这些要求,真正的解决途径就是实现码头的自动化。

"" 

  此外,罗博士还向大家解释了如何实现港口和码头的自动化。简单来讲,自动化就是将整个物流、信息流和作业过程,或者换句话说,海测船舶装运系统、陆侧作业系统、堆场作业系统和水平运输系统中,所有人工服务转变成机械服务,无人化。自动化码头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有了从堆场索爷自动化系统、道口进出场自动化系统、水平运输自动化系统到船舶装卸作业自动化系统的更迭,如今已步入第五代,即所谓的"智慧城市、智慧港口、智慧码头"。而放眼整个自动化码头及其设备未来的发展,罗博士看重"软件"的发展,即数学决策模型,将先进的模型转到设备上来,即"硬件"的发展,包括桥吊、堆场、水平运输线。洋山四期工程中的定位系统就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

  讲座最后,罗博士还阐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他列举了欧洲的几个主要城市,如汉堡、安特卫普、伦敦等等,同时对比了中国的厦门、青岛和上海。全球范围内,有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分点,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定位在世界规模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且是全自动化。讲座过程中,大家积极与罗博士互动,探讨码头自动化、智能化的相关问题。